社協簡介 | 攝影師感言 | 筆者手記 | 露宿故事 | 鳴謝及閱後感 | |
露宿者歷史 | 露宿者資料 | 一支球隊的誕生 | 訂購書籍 | 聯絡社協 | |
|
|
|
|
|
露宿故事 ...
|
|||
|
|
|
昔日富豪寵兒 Rai Bhim Raj
三十八歲的Bhim是個經驗豐富的軍人,曾當英軍駐守波斯尼亞,又到過韓國當兵,最後來到香港,練得一身好武功,回歸後常成為富豪家庭的特別保安,地位總比一般保安高一級,但香經濟轉差,連請(口居)喀兵當保安的富豪家庭也買少見少,這批前英軍?喀兵也無處容身,Bhim便一度無收入,曾入住油麻地避寒中心,當時他與另外二個尼泊爾藉露宿者同樣坐著,整晚不敢睡,社工介紹入住露宿者宿舍,Bhim最終因與本地宿友言語不通,沒住一晚便跑了出來。 其實Bhim的條件絕對不差,英語、韓語、印度語、巴基斯坦語言樣樣皆精,如果是香港人,我們會盛讚這港人是個語言天才,但換了是不懂廣東話、不熟悉香港社區的Bhim,卻覺得自己擁有一身沒用的才能。他到勞工處見工,只填上自己懂英語,其他語言才能也相信沒用,沒有填上。「韓語我還懂,廣東話真的很難學…」 近月Bhim已找到兩個月的保安合約工,月入六千餘元,但仍徬徨兩個月後的生活。他在香港過活的夢未完,他最希望能申請十八歲的兒子來港,然後一起生活賺錢,最後才返回尼泊爾故鄉與妻子重聚:「This
is my dream!」...... |
|
|
|
|
|
露宿者歷史
1950 - 60 年代
- 香港經歷二次大戰及內地政治運動,大量移民從內地來港,不少低下階層市民在市區中從事碼頭搬運及苦力,部份工作亦從事船郵通宵剷漆工作,由於需長期在油麻地碼頭一帶工作,因此下班後便席地而睡,露宿人口逐漸增加。
1977年
- 1976年的冬天,大量人士在街上露宿,香港大學學生組成關心街頭露宿者計劃委員會,並於1977年進行全港首份「關懷街頭露宿者計劃研究報告書」,訪問全港各區超過215位露宿者,就當時被忽略的露宿者進行詳盡分析,當年估計全港露宿人口約為800至1,000人。
- 調查發現,絕大部份露宿者的成因主要是租金高昂、樓宇拆遷、身患重疾卻缺乏照顧等,調查引起社會對露宿者的關注,並促使政府檢討露宿者服務及福利政策。
- 研究包括:露宿者人口、生活狀況、健康、職業、社交、心理、露宿成因(經濟因素、家庭支援,社會福利服務失衡、歧視惡性循環)、各項基本需要等等(經濟、住屋、就業)…
1985至1986年
- 有油麻地區議會於1985年的調查發現區內露宿問題嚴重,認為露宿者對區內造成極大問題,其後更成立關注渡船角區居民受露宿者滋擾小組報告書,建議在天橋底下設立臨時安置所安排區內露宿者入全,有關注露宿者的團體(例如:露宿者行動委員會)批評此舉未有正視露宿者的需要。
1987至1988年
- 不同地區團體就區內的露宿者進行調查,包括:中西區露宿者調查報告書(堅道明愛社區中心)、深水埔區街頭露宿者研究報告書1987(深水埔區議會及城市理工社會行政學系)、中西區露宿者調查報告1988;調查普遍要求政府加強安置露宿人士的服務,透過增加恩恤安置單位、租住私人樓宇及改善現存露宿者宿舍服務等,解決他們的住屋需要。
1988至1989年
- 油麻地渡船街及深水?通州街天橋底的露宿者,因受政府遷拆影響,社協聯同「露宿者行動委員會」等11個社會團體聯合起來,組成「關注油麻地及深水埔露宿者聯會」,組織兩區露宿者向政府部門請願及露宿爭取安置。
1991年
- 民間團體擬備香港露宿者調查報告書1991(香港基督教關懷露宿者協會),反映露宿現象持續存在,繼續要求政府改善露宿者服務。
1999年
- 九七回歸出現金融風暴,本港經濟嚴重衰退,社協發見於香港文化中心一帶有不少年輕露宿者,其後在1999年9月完成全港露宿者調查研究,發現因失業率高,導致露宿者「年輕化」、「深宵化」、「週期化」現象,當時為本港露宿者提供的服務,仍停留於八十年代的狀況,經過一系列爭取行動,2001年政府政策終於改善(1)成立三隊深宵外展隊(2)免費宿舍不再設立「40歲以上的年齡限制」改善設施(3)為領綜援露宿者提供按金津貼。
2001年
- 本港露宿者高達一千三百二十人,社協首次派出三名本港露宿者到日本大板公園,與日本露宿者交流,日本露宿者以露宿地點作為他們的社區,有義務地維持該區的治安及衛生環境,並成功爭取立法保障露宿者個人帳篷不被政府拆除,甚至在露宿公園設立郵箱收信。三人回港後便成立了「香港露宿者權益協會」。
2003年
- 社協展開深入就業援助計劃,主要協助露宿者及更生人士就業,組織他們成立搬運及維修隊,並為他們提供就業基金及免費電腦課程,搜集二手電話協助就業及舊電器協助搬上公樓。
2005年
- 社協開展「本地無家者世界盃計劃」,透過足球運動改善露宿者的生活,首次派出本地無家者足球代表隊代表香港,前往蘇格蘭愛丁堡參與無家者世界盃(Homeless World Cup)。
- 社協又完成更生人士再犯事研究,發現有四成的更生人士出獄首月曾經露宿,原因是申請綜援需時一個月,社協聯同更生人士爭取出獄即時的租金津貼。
- 當年單身人士宿舍及板間房每月租金高達1,000-1,200元,但民政事務總署取消月租430元的單身人士宿舍,令月入三、四千元的露宿者失去租住廉價房屋的機會。
- 香港大學牙科學院經社協、聖雅各福群會、及救世軍協助下,就露宿者的健康問題進行研究,發現露宿者的牙齒健康問題嚴重,八成露宿者社交生活及尋找工作的機會受影響。
2006年
- 社協在本地舉辦「首屆香港無家者世界盃-踢走貧窮慈善盃賽」,參加當地的無家者世界盃賽事,獲33個商界甲組球隊、傳媒、運動用品公司、公營部門及邊緣社群組織支持參加。香港無家者足球隊,前往南非開普敦參與無家者世界盃(Homeless World Cup)。
- 社協進行「北上回流港人需要研究」,發現不少北上謀生的港人在失業後回港成為露宿者,並因2004年政府實施新福利政策,規定過去一年離港超過兩個月的人士不合申領綜援資格(即申請前一年須居港309日),導致更多貧困人士露宿街頭。
2007年
- 社協獲民政事務署撥款成立社會企業「曙光工程公司」,承接裝修工程,協助失業露宿者及更生人士找到裝修及清潔搬運工作。
- 由於政府自1999年開始取消牙齒津貼,未有為領取綜援的露宿者提供牙齒服務,社協進行「政府牙科門診服務調查」,發現牙科服務範圍只局限於脫牙及止痛,社協組織露宿者向立法會議員及當局要求為綜援人士提供牙齒醫療津貼(補牙、鑲牙、洗牙)。
- 社協第三次派出本地無家者足球代表隊,前往丹麥哥本哈根參與無家者世界盃。
露宿者資料 (2007年3月) (社會福利署提供)
被社會福利署
已登記露宿者數字
- 2001年4月1日至30日該月共有1,203名已登記個案 *
- 2007年3月1日至3月31日該月共有342名已登記個案
免費露宿者宿舍舍位
- (仁愛傳教修女會:70個, 香港露宿救濟會:210個, 聖巴拿巴會之家:16個) 合共 296個
露宿者各區資料
(百分比)
- 油尖旺19.9%、深水埔16.7%、中西區13.7%、荃灣9.9%、
港島東6.4%、黃大仙6.1%、觀塘5.3%、九龍城5.3%、大埔5%、其他11.7%
領取福利
- 36.8%領取福利、63.2%未有領取福利、依靠低收入、拾荒維生
性別
- 男性:95.6% 女性:4.4%
年齡
- >49歲:31.7%
- <50歲:68.3%
教育
- 從未受教育:15.6%
- 小學:50.3%
- 中學或以上學歷:34.1%
健康狀況
- 正常:48.8%
- 懷疑吸毒:21%
- 懷疑精神病:11%
- 懷疑酗酒:3.5%
- 長期病患:6%
- 其他健康問題:3.5%
- 不知道:6.2%
露宿主因
- 個人選擇:29%
- 無收入繳交租金:14%
- 未能找到可負擔租金的單位:12.3%
- 與家人 / 住客關係問題:9.1%
- 剛出獄 / 戒毒所:7%
- 不願與人同住:2.6%
- 其他:8.2%
- 沒有透露原因:17.8%
* 社協認為社署公佈的露宿者數字被低估,原因如下:
1. 由於社署未有公佈全年露宿者個案,沒有將每月的新登記個案計算其中
2. 社署將該月發現及同一個月內成功脫離露宿的個案不列入露宿者數字中
3. 部份露宿者因居住在較隱蔽的地點(例如:私人樓宇樓梯、貨車車尾等),不願承認為露宿者
4. 政府未有計算居住在露宿者宿舍的人口
一支球隊的誕生
這是一個缺少盼望的年代,露宿的怕被護衛趕,失業的不知何時有工作,負資產的苦候鬆綁的一刻……04年7月,閱報得知「無家者世界盃」在瑞典哥登堡舉行,心想這可能是露宿者久違了的盼望。
99年社協開始露宿者外展工作,是因為露宿者有「年青化」、「深宵化」、「短期化」現象,他們予人的表面印象是賭錢、飲酒、吸毒,與這群朋友相處久了,發現他們都缺乏信心,被生活拆磨得抬不起頭,覺得自己沒有希望,感覺仿如被社會放棄,缺乏與人建立關係的動力……
膽粗粗當起「少年費格遜」,開始辦足球隊,希望帶來信心與夢想,但又充滿擔憂,申請到深水?區議會7800元贊助,但缺乏波鞋及波衫;在宿舍貼海報,卻又無人理會,更嘲笑去蘇格蘭是白日夢。第一場球賽前,擔心會出事,所以我們印了十大「戒條」,結果個個「大哥」都很乖,沒有打架,少說粗口,場外吸煙,直至5月才有第一次劇烈口角……
令人高興的是﹕第一場波輸了七比零後,露宿朋友要求拿足球回宿舍練習。「向前看,永不放棄」是我們其中一個球員的口號,結果手損腳傷,他們不滿自己的肚腩,日日跑圈,在球場邊也不再吸煙,部份甚至計劃戒煙、戒賭,人開始對自己有要求,找到生活的動力,就會進步。
球隊見證球員的成長:「有14天不離開網吧的22歲年青人,參加球隊後從事速遞工作」、「有前甲組球員不願公開承認自己的身份,欠下舊隊友賭債不敢面對,05年蘇格蘭無家者世界盃回來後勇敢面對傳媒」、「有凌晨2時在長沙灣街頭旅遊巴睡覺的司機,53歲的大男人對著我哭訴被老板拖糧,06年南非世界盃回來後,向老板借貨車幫手派寒衣予露宿者」、「有賭錢賭至無錢回香港的40吋腰中年漢、表示下次會自己儲錢去參加07年丹麥「無家者世界盃」做義工,並協助其他球員找工作」。
(謹此向支持曙光足球隊的朋友致意)
訂購書籍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地址:九龍何文田公主道52號3樓
電話︰2713 9165 或 2307 9165
鳴謝
晉裕慈善服務基金會有限公司
閱後感
請寫下你對展覽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