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學齡SEN兒童在 「人本支援」模式下的支援成效 (Chi only)

「校本支援」和「人本支援」雙軌制協助學齡SEN兒童

前言

根據教育局定義,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下稱「SEN」)兒童包括讀寫障礙、肢體傷殘、發展遲緩、聽障、視障和言語障礙,2017/18年度亦將有情緒問題的學生包含在內。現時學前SEN兒童約有15262人(學前康復服務的使用人數為7118人,而輪候人數為 8144人) [1],約有 42890 名SEN學生就讀於 844 所公營普通學校,佔全港公營普通學校學生總人數(551091名學生)的 7.8%[2]。此外再加上就讀特殊教育學校的7896人[3]和在國際學校(包括英基營辦的特殊學校)就讀有特殊教育需要 的1540人(小學生840和中學生700人)[4],保守估計全港確診SEN兒童至少有67588人。

 

學前支援政策在社會福利署的統籌下,確診的SEN兒童可輪候「資助學前康復服務」(即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幼稚園 暨幼兒中心兼收弱能兒童計劃及特殊幼兒中心) ,因平均輪候時間介乎13.5至18.2 個月之間,等候期間有42%的幼兒參與「為輪候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提供學習訓練津貼」計劃,其餘的可選擇「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各服務彌補彼此不足。「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2015年推出,於 2018/19 年度常規化,服務的幼兒名額由約 3 000 個將於兩年內倍增至 7 000 個[5]。  而這三種服務均由認可服務機構的特殊幼兒工作員、心理學家、職業/物理/言語治療師提供的個別或小組訓練/治療及服務,當中「為輪候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提供學習訓練津貼」近似「人本支援」的支援模式,為每名輪候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計劃或到校學前康復服務和特殊幼兒中心(包括住宿特殊幼兒中心)提供每月3,050 元或6,075 元的資助額,學習訓練津貼並不會直接發放給SEN兒童的父 /母/監護人,而是發放給認可的服務機構,SEN兒童其後到相關服務機構接受訓練或治療服務。

 

學齡SEN兒童的支援政策則完全不同,現時融合教育主要採用「校本支援」模式協助SEN學生,是由教育局向普通公營小學及中學提供現金援助,學校應靈活運用這些資源,並透過「三層支援模式」,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但「校本支援」的模式缺乏針對性,各學校運用情況參差,忽視SEN個體的差異性,支援服務不夠到位,欠缺透明度,導致絕大多數SEN兒童在學齡階段支援不足 。即使港府於2017/18學年起將增加50 億元教育經常性開支,其中花逾6 億元為全港公營中小學各增加一個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常額教席,以改善校本支援,但仍無法解決SEN學童在「校本支援」模式下支援不到位,支援不足的深層次問題。

 

本會於今年2月發佈之《學前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過渡至學齡階段的服務需要》質性研究調查報告,已揭示學前SEN支援服務與學齡SEN支援政策出現服務斷層,今年4月審計署亦揭示融合教育制度下的多方不足。雖然現時政府開始關注SEN幼兒在升讀小學後過渡期相關的服務,社會福利署(社署)正聯同教育局,探討如何加強對有特殊需要的幼兒的支援,讓他們在升讀小學後獲得適切的服務,[6] 可惜相關小組僅為執行層面的工作小組,主要工作為統一學前評估表格,讓學校更了解SEN兒童的服務需要,其工作內容和局限性讓人甚感失望。而現時《香港康復計劃方案》檢討第二階段亦就學前康復服務的支援模式及有特殊需要兒童由幼稚園升讀小一的銜接進行公眾諮詢。本會樂意見到政府開始探討學前SEN兒童過渡至學齡階段的需要,惟對融合教育的改善仍著墨不多。

 

「校本支援」模式對學齡兒童支援不足,基層SEN兒童則最受影響,因家庭經濟匱乏,他們的發展亦因此落後於有能力購買私人服務及治療的兒童。在校因學業成績差,自信心受損,即使他們有不同的潛能,如音樂、繪畫、運動的潛能,也礙於家庭經濟環境而無法在坊間報讀相關關的補習、興趣學習和訓練;教師又無法在課堂上照顧到每名SEN學童的需要,教師也壓力備增;而家長也因教育水準較低,無法協助SEN學童,很多家長經常收到學校職員對SEN兒童的行為、情緒和學業投訴。可以想像無論是SEN學生、家長甚至教師均照顧SEN學童,身心疲憊。

 

為了彌補「校本支援」針對性不足的問題,本會自2016年起轉介居於深水埗、黃大仙和元朗區的確診SEN個案申請由仁愛堂提供的「仁間有愛」支援計劃的每月不超過400元的現金津貼,用於功輔和興趣班;本會亦從2017年起,在周大福慈善基金的資助下採用「人本支援」的支援模式,開展「為學齡特殊教育需要兒童提供學習訓練津貼先導計劃」,向確診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齡兒童提供每月不超過400元的現金資助,用於訓練、興趣學習和學業補習,表現良好的兒童最長可獲持續資助。

 

為了進一步了解計劃成效,本會於2018年7月-10月深入訪問了8名受惠計劃的學齡SEN兒童的家長,相關研究結果希望讓港府可在教育局統籌下的「校本支援」模式基礎上,亦可積極考慮「人本支援」的雙軌制支援模式,更到位的協助和支援SEN學齡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