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建議引入非本地培訓港人醫生」的立場書 (Chi only)
我們是來自基層市民、長期病患者及關注病人權益的組織,對政府建議引入非本地培訓港人醫生,我們有以下立場:
- 醫生人手短缺多年,醫生對人口比例一直偏低(少於2:1,000),2017年6月公布的《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報告》)更明確指出基於2015年的醫療服務水平推算,本港在2030年將欠缺醫生達一千名。政府本應盡快透過各種途徑解決或紓緩醫生短缺問題,但直至此刻才透過修訂醫生註冊條例處理有關問題,未能急病人所急。另外,最新數據顯示,公立醫院醫生短缺人數已由2017年公布《報告》時的330名增至現時660 ,人手短缺趨勢令人擔憂。雖然政府近年已增加醫科學額,但遠水不能救近火,醫生人手在中短期不足情況,必須盡快處理;
- 我們原則上同意有關修訂的方向,藉此吸引更多現於香港境外行醫的港人醫生回港工作,並吸引境外修讀醫科的香港學生於畢業及註冊後,盡快回港接受專科培訓;
- 現有修訂內容建議只容許香港永久性居民作出有關申請,可能減少可引入醫生的數量。我們認為政府應在增加醫生人手的大前提下,只需考慮申請人的醫療專業水平,不應排拒非香港居民;
- 我們認為修訂建議引入的境外醫生必須確保具備質素及與香港的醫療水平相約,才能保障病人權益,因此「入閘」、「出閘」門檻必須把關得宜。就「入閘」門檻,政府應詳細解釋如何制定認可境外醫學院名單,作為審批申請回港的基礎;就「出閘」門檻,政府應詳細解釋如何在執業試考核(考試考核)以外,透過臨床工作表現(臨床考核),作為取得全面註冊(full registration)的條件;
- 政府建議成立委員會,負責制定認可境外醫學院名單。我們認為在制定名單時,不應因部份本地人士抗拒中國的政治及民粹因素,而不將中國內地富極高醫療水平的醫學院納入認可名單中。審核申請的關鍵,應在於醫學院的醫療專業水平、教學質素、臨床培訓等等是否符合本地醫療專業資格;
- 現有修訂內容對境外港人醫生的吸引力成疑,包括:綑綁於公營醫療機構工作的時期太長、專科培訓名額不足及以本地醫科畢業生優先,或未能吸納境外醫科畢業生等。我們認為應在這些細節上作出調整,以增強吸引力。
我們期望立法會詳細審議條例草案,令方案對非本地醫生及醫科畢業生更具吸引力,便利他們申請來港工作及貢獻,應對當前迫在眉睫的醫生人手短缺危機。
聯署團體: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香港病人權益協會 老人權益聯盟 婦女健康關注組
二零二一年二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