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共鳴慈善音樂會 新聞稿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SoCO)
共融共鳴慈善音樂會 新聞稿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簡稱SoCO)與香港新民獅子會於10月3日晚上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共融共鳴慈善音樂會,一方面給貧窮兒童及青少年有機會踏上正式舞台展才華,令貧窮兒童有機會學一技之長及發展興趣,一方面宣揚社會共融及互助的仁愛信息,並為扶貧工作籌款。
今年音樂會以「共融共鳴」為題,由香港新民獅子會主辦,本會為受惠團體,由香港青年愛樂樂團和本會兒童中樂團、中國舞蹈團和合唱團一齊共譜《藍色多瑙河》、《閑聊波爾卡》、《好日子》、《谷中百合花》、《月亮代表我的心》、《流水》和《Sing, Sing a Joyful Song》等歌曲;音樂會亦憑歌寄意,傳遞愛與力量,鼓勵社會共鳴共融,同舟共濟,克服困難,一起面對生活挑戰及建設社會。
根據統計處資料,2023年全港共有955,500名18歲以下的兒童,當中215,000名兒童生活在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以下的貧窮家庭,其中37,080名15歲以下的兒童領取綜援(2023年12月),其他來自低收入家庭,香港兒童貧窮率為22.5%,約每五名兒童之中,便有一名生活在貧窮境況,極待社會正視。根據香港社區組織協會2023年8月的調查顯示,6成的貧窮兒童即使在漫長的暑假也沒有活動。
因為家庭收入低,很多貧窮的兒童及青少年缺乏資源發展興趣潛能,很多是透過自學或家裏省平時食用,以短暫上堂學習,以發展小小的才能天份,自2019年起,SoCO為基層兒童提供免費的音樂計劃,包括:訓練、服裝、演出機會等,更資助他們參加由中央音樂學院舉辦的等級考試。SoCO在過去6年來先後成立了中樂團、中國舞團和合唱團,超過三百名兒童受惠。這些孩子不但走進了音樂的世界,超過三十位更考取了專業的中樂等級證書。而音樂也提升了他們的自信心,並改善學業成績。
這些基層兒童中,儘管不少家庭住在狹小的劏房,SoCO為他們提供練習的空間及訓練,有些孩子即使已經從深水埗劏房搬到港島公屋,他們仍然每星期回到深水埗參加訓練。他們珍惜的,不僅僅是一件免費的樂器,而是這份被支持、被看見的機會。
今年音樂會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的第十項目標SDG 10「減少不平等」,申請打破最多合唱者同臺表演的世界記錄。音樂會有859人及31個表演團體一起演出,本會亦有近八十位音樂團的孩子會在這裡登台,有的即將畢業升讀大學,也有的剛邁入音樂團,他們承前啟後,展示多年來努力的結果,除了兒童音樂,本會於2024年亦發展基層婦女合唱團 – SoCO星光共聲坊,有十多位基層婦女會參與音樂會的破紀錄大合唱。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感謝周大福慈善基金、施永青基金、源成廠有限公司及善長們資助設立基層兒童中心,多謝音樂會贊助鑽石贊助:劉遵義教授,GBS, JP及夫人劉麥嘉軒女士、金贊助:怡珊亞洲慈善基金、鄧賜強、趙貫之律師事務所Paul C K Tang & Chiu、銀贊助: 劉卓然慈善基金、觀世慈善有限公司、銅贊助: 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張惠賢女士、欣樂基金會、Adventure Sports Academy。感謝平等機會委員會林美秀主席出席主禮,林主席發言表示: 「音樂能夠連繫彼此以及鼓舞人心,今天的表演團隊成員中有不少兒童和青少年,他們來自不同背景,當中包括有特殊學習需要的SEN學童、來自單親家庭或是居住環境欠佳的兒童組成的中樂團、合唱團和舞蹈團等。他們今天在舞台上的表演不但展示他們對表演藝術的熱愛,更向社會證明每一位兒童和青年,不論其背景,都擁有無限的潛能,而他們需要的只是學習的機會和鼓勵,從表演藝術中發掘自我價值。我希望社會各界能夠繼續支持和鼓勵來自不同背景,有不同能力的年青人,讓他們的未來充滿更多可能性。
社協多年來一直為基層及弱勢社群發聲,這些工作讓公眾能夠更了解他們面對的困難,促使社會更深入討論如何為被邊緣化的社群提供適當的支援和平等參與社會的機會。」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希望與政府及社會人士一起為貧窮兒童作出支援,維護貧窮兒童平等發巨展機會。
鳴謝
音樂會贊助
主辦: 香港新民獅子會、
鑽石贊助:劉遵義教授,GBS, JP及夫人劉麥嘉軒女士
金贊助: 怡珊亞洲慈善基金、鄧賜強、趙貫之律師事務所Paul C. K. Tang & Chiu
銀贊助: 劉卓然慈善基金、觀世慈善有限公司
銅贊助: 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利記集團、張惠賢女士、欣樂基金會、Adventure Sports Academy
義務演出:
香港青年愛樂樂團、義演合唱團、SoCO兒童中樂團、兒童合唱團、兒童舞蹈團等
音樂會網頁資料: https://soco.org.hk/charity-concert/
音樂會新聞稿及當晚相片: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AUHeAOD3oo-aYMSUhQan6C-iqHii1NGb?usp=sharing
查詢電話: 27139165 Whatsapp: 62855127 /91524331
聯絡: 副主任 (Deputy Director) 施麗珊 27139165/ 91524331
2025年10月3日
附件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兒童及青少年表演者介紹:
SoCO 中樂團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兒童中樂團於2018年成立,成員都是介乎於10至18歲的基層兒童或青少年,樂團現時有24人。他們很多來自劏房、單親和新移民家庭,不少兒童要在狹小的劏房裡、走廊中練習樂器,有的搬上了港島區的公屋,仍每星期前往深水埗中心練習樂器。本會為他們提供免費的樂器訓練、服裝、表演、每年推薦表現好的學生參加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水平等級術科考試。看似容易但每一步都並不簡單,兒童學習樂器的機會都是來自於社協的中樂班,憑着他們堅毅努力的學習精神,樂團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多次參與社區大型演出。
兒童中樂團指揮為王景松老師;王老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主修笙,師承著名笙演奏家鄭德惠先生,先後獲得文學士及哲學碩士學位。在學期間,專攻中國音樂及民族音樂學。隨笙演奏外,也隨李耀章先生學習笛子及嗩吶。現任職於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專門教授中國音樂、表演藝術及文化通職課程。王氏活躍於香港不同中樂團體,包括香港愛樂民樂團、香港女青中樂團、竹韻小集等。現為香港愛樂民樂團及樂聞雅聚笙演奏員、香港首個笙重奏組合《合竹龢聲》創團成員、《香港笙會》創會成員及委員會成員,以及《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笙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
同時,王氏積極推動中國音樂教育工作,早年先後於香港教育學院、香港演藝學院及教統局(教育局前身)教授中國音樂課程。2003年起,為香港音樂事務處主持了3期有關世界音樂及中國音樂工作坊。2012年為香港音樂事務處主講4場有關本土樂種「細味粵樂」講座。
2009年,王氏與友人合著《中國音樂導賞》(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為高中至大專提供中國音樂入門教材。2010年,與張海欣博士合編中國音樂讀本 “Reading Chinese Music and Beyond” (Chinese Civilization Centr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出版)。另外,有關中國音樂及樂評文章,亦見於本地報章及雜誌。
SoCO 中國舞蹈團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中國舞蹈團於2019年開始,成員都是8至16歲的基層小朋友,現時有13名成員。舞團的發展路途絕非一路平坦。起初參加的小朋友都充滿動機學習,但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國舞班被迫多次暫停,連同原定的表演亦被取消。幸好他們熱愛中國舞的心並沒有因為疫情而熄滅,反觀更加積極練習。面對中心練間空間不足的困難,老師和小朋友都沒有放棄,積極練習為是次表演做好準備。
中國舞蹈團的導師為曾芷彤老師;曾老師在香港演藝學院取得舞蹈藝術學士學位,演出經驗十分豐富,過往十年間曾任教於多間學校和機構,除了教學工作外,曾老師現時亦會於電視台及不同製作中擔任舞蹈員。
SoCO兒童合唱團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合唱團於2018年成立,是唯一一個有幼稚園兒童參加的音樂團,年齡介乎5至13歲,共有32名團員,無論英文歌、普通話歌和廣東話歌都難不倒他們。
指揮 譚逸由老師曾任小學音樂老師,熱愛與小孩製造合唱音樂,曾在校內擔任指揮及伴奏十多年;亦曾擔任多間機構及學校的合唱團指揮,包括:香港童聲合唱團、港澳信義會明道小學及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九龍塘);現任合唱團指揮包括:SoCO兒童合唱團、ACM兒童詩班、北角循道學校及葛量洪校友會黃埔學校合唱團。除了指揮一職,譚氏亦曾擔任聲樂班導師,包括:教會司琴培訓中心聲樂班、宣道會美田堂敬拜小組、基督教挪威會主辦信義會中英文幼稚園、生命頌浸信會詩班,現任九龍禮賢學校聲樂班導師;還有,譚氏曾擔任鋼琴伴奏及鋼琴班導師,包括:伯特利神學院大合唱、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合唱團、九龍靈糧堂兒童詩班,及聯合基督教音樂幼稚園鋼琴班。
除此之外,譚氏亦醉心於管風琴音樂,於2015年獲龐德明主教夫人聖樂風琴師獎學金跟吳庭頌老師學習風琴,並於2018年以優異成績考獲八級管風琴。譚氏在學期間考獲ATCL鋼琴、八級聲樂及八級樂理。曾任香港聖公會聖三一座堂及香港聖公會聖奧古斯丁小教堂管風琴司琴。現任香港聖公會施洗聖約翰堂管風琴司琴及香港聖公會聖馬利亞堂客席管風琴司琴。
欣樂基金會(MCF)小提琴隊+SoCO兒童小提琴隊
欣樂基金會成立於2023年,致力於促進音樂教育的發展,並幫助和鼓勵弱勢兒童、老人、殘障人士、病人及其他有需要的群體欣賞音樂,從而改變他們的生活。基金會自2023年與SoCO合作,為基層兒童及婦女提供免費優質的小提琴及合唱音樂課程,基金會並成立學生大使計劃,組織音樂社區外展活動,透過提供表演和教育機會培養年輕音樂家。
SoCO 未來之星:劉梓潼 & 伍君昊

劉梓潼
現年16歲的梓潼和父母還有妹妹居於深水埗唐9樓1房1廳單位,租金$3700元,全家四口靠爸爸任職銷售維持生活。梓潼的音樂天份早在小二就顯露出來,因為覺得彈吉他的人特別有型,於是開始在網上自學木吉他,沒有專業指導、沒有系統訓練,聽到的歌就可彈出來。到了中二,他開始不滿足於只是個人彈唱。 「Beyond」的歌聲讓他第一次感受到樂團的衝擊力,也讓他下定決心轉型玩電吉他。從謝霆鋒的流行搖滾,到 「Nirvana 」的垃圾搖滾,再到 Metallica 的猛烈節奏——原來音樂裝滿了各種可能,因此點燃了他對搖滾不同風格的探索欲。中三那年,他終於組成了屬於自己的樂團。從翻玩經典到嘗試創作,從課室練習到站上學校舞台,每一次演出,每一個獎項,每個觀眾的掌聲都讓他堅定了之路,我們期待未來的SoCO之星!

伍君昊
一把結他可以走天涯,說的就是就讀中二的君昊,君昊從小就有音樂天賦,喜歡唱歌彈琴,一年級就被選入學校合唱團。除了唱歌,君昊也喜歡鋼琴,可惜租住狹窄劏房的他,家裡根本容納不了鋼琴,母親只好買了一部小小的電子琴給他。君昊自此開始了他的自彈自唱之路,沒錢請老師教,就在網上自學。母親不想埋沒君昊的音樂才能,於是省吃儉用,小四起送君昊到琴行學結他,短短幾年間,君昊已展現過人天賦,更在本會2023的音樂會選拔賽中榮獲金獎,可以在文化中心音樂廳表演,今年他將和梓潼一同再次踏上這個舞台,合奏Beyond的《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