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家庭面對新冠肺炎疫症的困難問卷調查報告 新聞稿

新冠肺炎(COVID-19)自去年年底自中國內地爆發,疫症蔓延至全球,香港亦難倖免。由於口罩、酒 精搓手液等個人消毒及防疫物資嚴重短缺,物資供不應求,部份商品價格更大幅調升,社會瀰漫不安和 恐慌。對於處於低收入的貧窮基層家庭,應付疫情上更為困難,包括物資不足、失業或開工不足致收入 下跌,身心俱受壓力等,亟待社會正視及援手。

 

基層家庭購買不到個人防護及消毒物資,有基層家庭因缺乏口罩而未能外出,甚或多次清洗口罩多 次重覆使用,加上各行各業停工或削減工作時數,基層勞工被迫面對失業或就業不足困境,工作收入被 大幅削減,家中經濟雪上加霜。此外,居於不適切居所(例如:劏房、板間房、床位等)的基層家庭,由於 住所沖廁設備欠善且通風效果欠差,亦大大增加了感染傳染病的風險。再者,長時間處於抗疫狀態,基 層市民處理極大精神壓力和出現負面情緒,包括:憂慮、抑鬱、情緒受困擾、食慾不振,以至失眠等癥狀。

 

為了解基層市民在面對新肺炎疫症面對的困難,疫症對基層家庭經濟、日常生活及個人健康的影 響,以及了解他們對於政府有何措施以加強協助市民,本會於 2020 年 2 月期間向本會服務的基層家庭 成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發現如下:

 

調查發現

(1) 受訪基層市民在購買新肺炎疫情面對的困難

 調查成功訪問 397 名居民,當中近七成(66.8)受訪者表示其家中沒有能力負擔購買防疫物品的開支(包 括: 口罩、酒精搓手液、洗手液或肥皂、漂白水等),只有三成多(33.2%)表示有能力負擔購買防疫物品的 開支。(表 1)

 

(2) 受訪基層家庭備存防疫物資的情況

 最多受訪者表示有的防疫物品為成人口罩(98.0%)、其次為洗手液或肥皂(80.9%)、其他(例如: 綠水、 防菌包、一次性手套、護眼镜等) (63.7%)、兒童口罩(57.9%)、漂白水(56.7%)、酒精搓手液(50.6%)及消 毒濕紙巾(37.8%)。(表 2)至於被問及各防疫物品方面,最多受訪者表示有的成人口罩為 1 至 10 個(表 2.1)、 兒童口罩為 0 個(表 2.2)、酒精搓手液為 0 瓶(表 2.3)、洗手液或肥皂為 1 瓶(表 2.4)、漂白水為 1 瓶(表 2.5)、 消毒濕紙巾為 0 包(表 2.6),其他防疫物資亦為 0。(表 2.7)。在開支方面,受訪者表示各項防疫物品開支 的合共費用平均數為 863 元。(表 2A)。在完全沒有備存該物品方面,最多受訪者表示沒有消毒濕紙巾

(62.2%)、酒精搓手液(49.4%)、漂白水(43.3%)、兒童口罩(42.1%)、其他防疫物品(36.3%)、洗手液或肥皂 (19.1%)及成人口罩(2.0%)。(表 2A)

 

(3) 新肺炎疫情蔓延對基層家庭的影響

 最多受訪者表示因缺乏防疫物品(例如: 口罩、酒精搓手液、其他清潔用品等)而未能外出(75.8%)、子 女因停課、家中學習現問題(75.3%);因擔心受感染,而焦慮不安(71.3%)、要省食用,以購買防疫物品 (57.4%)、缺乏家居清潔物品,未能加強家居消毒及清潔(56.9%)、開工不足,收入下降(50.6%)、要奔波 找防疫物品、食用很疲累及擔憂供應(47.6%)等。若以居住類型劃分,檢視新肺炎疫情蔓延對受訪者及其 家人的影響時,相對公屋受訪者而言,有較多居於籠屋/板房/劏房等受訪私樓住戶,表示因缺乏家居清 潔物品,未能加強家居消毒及清潔(60.8%)(公屋: 54.9%)、家中經濟困難,支付租金三餐有困難(56.9%)(公屋 :27.8%) 、擔心廚廁合一傳播病毒 (48.6%)( 公屋 :30.2%) 、擔心舊樓無人清潔傳播病毒 (61.3%)( 公 屋:14.2%)(表 4A)。公屋與私樓受訪者的差距,相信與私樓因租金較高,以及私樓不適切環境有關。劏房、 板間房等面積狹小擠迫、廚廁合一令傳播病毒風險大增,加上大樓管理欠善無人定期清潔,反映政府有 必要針對性地為居於私樓劏房、板房及籠屋等租戶提供適時經濟、物資支援,並協助維持環境衛生。

 

(4) 政府收緊入境管制對基層家庭的影響

 政府收緊入境管制,逾三成半(36.5%)表示有影響(表 5),最多表示不能跨境探訪親友(60.2%)、其他 影響(包括:通行証延期有困難、無法回內地(如深圳)購買家庭用品、不能回內地就醫、擔心市場沒食物供 應)(37.0%) (表 6)

 

此外,疫症亦對健康帶來不少影響。最多受訪者表示增加精神負擔(82.6%)、精神壓力大(75.3%)、情 緒受困擾(70.8%)、恐懼(59.2%)、失眠(50.9%)、抑鬱(40.6%)等(表 7)。另外,因應疫症爆發,逾六成半(66.2%) 受訪者表示其家庭每月收入有減少(8),近半(46.3%)表示減少收入金額介乎 2,0016,000 元,平均減 少金額為 5,000 元,中位數為 6,498 元;逾半數(50.9%)受訪者表示收入減幅佔之前收入 21%60%, 平均數為 45%,中位數為 35%。值得留意的是,有近一成半(14.0%)受訪者表示減少收入佔之前收入的 100%,換言之,他們由就業變成失業的狀態,經濟困難尤為突出。(8B)

 

(5) 基層家庭對政府如何加強在疫症期間對市民支援的建議依次順序為:

  • 最多受訪者建議強化學童學習支援,即整合學習資訊,讓學童透過網上學習(97.0%);
  • 向基層市民免費派發口罩(85.2%),反映受訪家庭對口罩需要上極為殷切;
  • 透過現有各津助計劃(例如:職津、綜援、學生資助),向貧窮家庭增發生活津貼(83.1%);
  • 協助基層家庭集體訂購防疫用品(79.1%);
  • 清潔舊樓及加強清潔後巷、街道(78.6%);
  • 創造就業機會,設抗疫職位、請人做口罩、電話聯絡、家居隔離支援、清潔大廈、社區照顧等(78.6%);
  • 限制口罩價格及購買數目(74.2%);
  • 向每名市民派 10,000 元紓緩困難(71.4%)等。

 

(6) 受訪者基本資料

 絕大部份為女性(93.7%),年齡介乎 36 歲至 50 歲,家庭總人數平均數及中位數均為 4 人,近六成(59.2%) 受訪者的家庭租住私人樓;在從事行業方面,按次序最多受訪者表示從事從事基層勞動工種: 建造業

(27.2%)、個人服務(20.7%)、飲食業(16.9%)等行業。(表 10.8) 受訪者家庭每月工作收入(不包綜援及各項 津貼)介乎 10,001 至 20,000 元,中位數為 13,824 元(表 10.9);三成多(32.5%)受訪者家中有申領綜援,六 成多(67.5%)示沒有。(表 10.10)此外,受訪者的家庭總收入主要介乎 10,001 至 20,000 元,中位數為 13,000 元,每月租金主要(69.5%)為 2,000 至 6,000 元,租金中位數為 3,367 元。(表 10.11 至 10.12)

 

建議

 是次調查發現,受訪基層家庭普遍在新肺炎疫症下生活各到全方位的影響,他們不僅缺乏防護物資, 在物資求多於供的情況下,經濟負擔可謂百上加斤,再加上疫症影響生計,各行各業減出現減少工作、 停工的情況,導致家庭每月收入顯著下跌,可見充足和適時的抗疫物資和經濟支援尤其重要。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調查進行期間,宣佈政府將申請近 300 億元撥款設立「防疫抗疫基金」,然而, 政府對於基層家庭支援尤其不足,基層勞工收入大幅下跌,防疫物資嚴重不足,可謂首當其衝。政府必須優先協助處理弱勢的基層家庭應付疫症,並可從提供現金津貼、加強日常生活支援、推行社區防疫工作,以及支援受疫情影響的特別社群著手。本會建議如下:

 

(1) 為受疫症影響的基層家庭提供「抗疫津貼」: 為著紓緩因防疫而增加的經濟壓力,當局應考慮為基層家庭發放抗疫津貼。假若受影響家庭的家庭總收入(原有收入不超過中位數的 75%)減少,其每月收入不足維持一個月的開支,則可獲發津貼。津貼可用於資助家庭購買日常抗疫用品。津貼金額可參考關愛基金屬下的「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項目 (俗稱 N 無津貼)如下:

1 人(4,500 元)、2 人 (9,000 元)、3 人 (12,500 元)、4 人 (14,500 元)、5 人或以上 (15,500 元)。

 

(2) 向因收緊入境管制影響人士發放特惠生活津貼: 由於當局要求從內地來港的香港居民及其他人士接

 受為期 14 日的強制檢疫,導致跨境工作的僱員或工作人員被迫停工或減少工作,導致收入下跌,不

 少在香港缺乏居所,甚至要臨時租住地方暫住,變相被迫增加生活開支。為此,當局應考慮向須往

 返中港兩地跨境工作,因收緊入境管制措施而受影響的人士發放特惠生活津貼;津貼金額亦可參考 N

 無津貼。

 

(3) 放寬中港分隔家庭申請留港的申請程序: 入境處應放寬續期安排,因應中國內地多處省市封城安排、 就算是不封城,各地交通亦不太暢通,建議若申請人屬探親來港照顧香港家庭,特區政府應酌情容許申請人延期留港。若屬一年多簽的探親人士,建議不須每三個月返回深圳過一過關,均可批准暫留港,直至強制檢疫措施解除為止。

 

(4) 擴闊低收入家庭津貼的受助對象、放寬申請資格: 政府宣佈向低收入家庭提供一次過的生活津貼,平均每戶可獲 5,000 元,然而,受惠住戶必須曾申領在職家庭津貼(簡稱「職津)」或學生資助;然而,基層低收入住戶不一定有申請職津/學生資助,有申領職津的家庭僅佔約三成; 再者,由於並非所有合資格的職津住戶均為非綜援在職貧窮住戶,因此,真正有申領職津的非綜援在職貧窮住戶的百分比將會更低。再者,2019 年下半年受反修例事件影響,不少基職勞工面對失業或開工不足,甚或一直因無收入及工時證明遲遲無申請職津,亦難以受惠於當局建議的新措施。

 

另方面,縱使低收入家庭有申領職津,同樣 2019 年下半年受反修例事件影響,不少受助家庭均面對 失業或開工不足,導致獲發金額偏低,縱使以過去六個月中最高一個月的津貼計算新津貼額,低收入家 庭獲發金額亦會偏低。此外,貧窮家庭可以是單人,或只有夫妻而無子女,並無申請學生資助,因此當 局應考慮放寬受助對象和放寬申請資格,或透過社署家庭服務中心申請基金,從而讓更多基層家庭受惠。

 

(5) 向全港市民發放每人 10,000 元的生活津貼向全港每名市民派發 10,000 元紓困,一方面有助改善各階層因疫症造成收入的下跌,由於各階層可增加消費,間接亦可激活本地消費,提振受疫症重重打擊的本地經濟。若公眾未能就上述建議達致共識,當局亦應考慮改為優先向所有基層家庭發放有關津貼,當局可以住戶入息中位數的六成至七成來定義基層家庭。

 

(6) 統籌全港各區助基層集體訂購防疫用品,並向弱勢社群免費派發基本防疫裝備 : 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食物及衛生局,應透過社會福利署及各區民政事務總署,聯同全港十八區內的社會福利機構,優先向貧窮家庭及一眾弱勢社群(包括: 綜援受助人、低收入家庭、貧窮長者、長期病患者、露宿者等等),免費發放口罩及抗疫物品。此外,政府亦應同時在各區協助基層家庭,以低廉的價格集體訂購更多的口罩等防疫、個人及家居消毒用品,確保在物資匱乏的時期,弱勢社群獲得最基本的防疫抗疫實物支援。

 

(7) 將抗疫物資納入《儲備商品條例》,並訂立不少於 3 個月的社會需求儲備雖然香港崇尚自由市場經濟,但若有關商品涉及基本生活所需,當局理應將有關物品納入法例規管之列。為此,當局應考慮將部份防疫必要用品(例如:口罩)納入《儲備商品條例》之中,避免出現炒風影響民生。該法例亦容許就納入條例的商品進行價格規限,當局亦可考慮在非常情況下規管有關抗疫物資的價格 ,以及購買數量。政府長遠應訂立防疫物資社會儲備,將口罩等防疫用品訂定經常儲備物品,並維持不少於三個月甚或半年的供應量;此舉將有助控制疫情、控制相關物品價格和穩定民心。

 

(8) 善用防疫抗疫基金推行社區防疫工作,支援受疫情影響的特別社群,及創造就業機會: 為預防傳播疫 症在社區中爆發,政府衛生署應透過各同途徑宣傳防疫資訊,以設立防疫電話輔導熱線,解答市民有關 防疫諮詢及相關問題的查詢。另外,由於舊區舊樓眾多,不少更缺乏業主立案法團管理樓宇,大廈管理 欠善,衛生環境欠佳,當局應鼓勵業主清潔舊樓,無組織的舊樓,食環署應協助清潔,民政署應協助組 織或資助志願團體組織,並加強各區的後巷及街道清潔工作。

 

當局應開設臨時抗疫職位,包括: 聘請短期工員製做口罩增加供應,並資助社福機構聘用人員透過電 話聯絡,了解社區居民需要,並協助為正接受強制家居隔離檢疲的人士提供支援,乃至清潔大廈,或提 供臨時的社區照顧服務,長者、長期病患者都是較易受感染的一群,尤其獨居者更無助,政府應及早在 物資及服務上提供支援,同時亦可創造就業機會等等。另外,當局亦應與社福機構、各區區議員及地區 組織保持緊密聯繫,甚或考慮動用防疫基金,撥款予區議會或各區地區組織,展開各項地區為本、地區主導的社區抗疫支援計劃。

 

(9) 增加房屋供應, 儘速解決房屋問題: 今次疫症因渠管裝置有機會傳播病毒,令人關注不少業主將舊樓 改裝成劏房或板間房出租,廚房廁所合一,令病毒傳播構成一定風險。政府應加快大力開發土地及增建公屋,過渡期應增加社會房屋,提供租金津貼、租金管制,並監察劏房規格。

 

(10) 兒童受影響深,但最匱乏及最受忽視: 是次疫症,首當其衝是學生,停學一個月,仍未知何時開學, 而市場兒童口罩更缺乏及更貴,大部份受訪家庭兒童是一個口罩也沒有,愁困家中,尤其是劏房兒童, 連一個透氣的窗也缺乏,又缺乏學習工具及空間。事實上,教育局應主動聯繫各校,整合各項學習資訊, 因應疫情極可能維持一段長時間,為免影響學童學習進度,政府應撥款資助非常時期網上學習,讓各學 童可透過網上途徑,獲得更全面的網上學習支援,政府應儘快促成增加兒童口罩供應,並應在開學初階 段為學生提供口罩,學校亦應儲備一定的口罩數目。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謹上

20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