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2022-23年度財政預算案
共同富裕得個講 九牛半毛度日難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批評最新公佈的財政預算案未能急市民所急,紓解民困;公眾對疫症下的預算案期望甚高,惟預算案措施老調重彈、支援力度不足,尤其對基層支援極少,令人失望!面對世紀疫症,市民抗疫被迫失業或就業不足困境,早前說公共理財原則要達致合理分配經濟發展成果,所謂「共同富裕」只是空口說白話,實際卻是講一套、做一套,坐擁逾九千餘億元儲備,支援基層亦只屬九牛「半」毛,未能達致精準扶貧,亦未有解決社會深層矛盾和為長遠發展提供出路。為此,本會回應如下:
- 一萬元電子消費劵聊勝於無 不如一萬元現金津貼到位
預算案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向全港十八歲以上香港居民提供一萬元的電子消費劵,但未能直接支援基層住戶基本生活開支。不少租於私樓的基層居民反映,目前收入大跌,最困難是應付房屋租金,惟電子消費劵未能用作交租,雖然消費劵可用作購買其他生活用品,惟可使用消費劵的商戶借機調高商品價格,或側重售買較昂費貨品,大眾選擇減少而未能真正受惠。此外,不少舊區小商戶亦未能使用電子消費劵,因而未能受惠於消費劵計劃。同時,上次發放消費券時已令長者及身處數碼鴻溝的巿民幾經艱辛才能成功申請,但也可能因不懂領取及使用而難以受惠。
再者,由於消費劵是不論貧富向全港市民發放,涉及公帑逾664億元,富有階層根本沒有需要獲得消費劵。消費劵的「累退」性質,只將公共資源再分配予富有階層,可見司長閉門造車,不知民間疾苦,再次反映當局未有善用公帑達致精準扶貧。為此,本會呼籲當局只針對基層貧窮人士發放現金津貼或消費劵,消費劵的受惠對象應包括十八歲以下的兒童。
- 預算案無助失業或就業不足者 應立失業及就業困難支援金
雖然目前失業率從高峰期回落,但疫症反覆,多項抗疫措施對勞工市場打擊甚大。當局曾於去年預算案建議設立「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如同勞工版的「學生貸款計劃」,將失業的責任歸咎於個人而非政府政策,至今年預算案仍未有設立計劃支援失業及就業困難人士。疫情持續打撃勞工就業和民生,短期性的失業及就業不足人士援助至為重要。為此,本會再次呼籲當局撥亂反正,儘快訂立「失業及就業困難援助基金」,對象為過去兩年曾受聘或自僱的勞工;申領「基金」一個月前失業或嚴重就業不足(即工資減少不少於五成)的人士。「基金」不設入息及資產審查。合資格的失業人士,可領取失業前申報工資的八成,嚴重就業不足人士亦可領取失業前申報工資與現時工資之差額的八成,上限16,000元,為期最長六個月。估算未來一年約有40萬人受惠於「基金」,涉及300億元非經常開支。
- 暫緩商戶業主追租可取 值得住宅物業借鏡
另外,為加強支援企業,預算案宣佈透過立法為指定行業商戶提供暫緩追討欠租安排,措施為期三個月,最長可達半年,期間禁止業主因租戶欠租而終止租約和採取其他法律行動。如上文提及,不少私樓住宅租戶同樣因疫症正面臨失業或就業不足情況,繳付租金極為困難;當局應將上述措施延伸至住宅物業市場,規定私樓業主不可因租戶欠租而終止租約或採取法律行動,以緩解租戶燃眉之困。
- 紓困措施多屬點綴 支援力度極為不足
疫情下百物騰貴,收入最為拮据的基層貧困家庭最為困苦,惟今年預算案與去年一樣,只向各項社會保障計劃的受助人提供額外半個月基本津貼,以及稍微增加在職家庭津貼受助人的津助額,額外津貼極為有限,支援杯水車薪,未能在疫情下大力增加支援貧困住戶。多年以來,財政預算案均向這些受助人最少發放額外一個月津貼,但在兩年疫情期間,需社會保障支援的基層家庭竟然只得「半糧」,當中的邏輯實在令人摸不著頭腦。因此,當局應增加額外津貼金額至不少於一個月或以上,強化經濟支援力度。
- 開創職位成效未知 眼前困境卻缺乏協助
在財政預算上,雖然當局宣佈透過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撥款六十六億元,開創三萬個有限時職位,惟成效尚待觀察,何時開創、基層勞工能否受惠仍屬未知之數。再者,面前逾二十五萬失業和就業不足人口,當局應進一步開創更多職位,以協助勞動市場的失業及就業不足工友就業維持生計。另外,爭取疫情結束,獲得穩定工作和收入,儘快恢復正常生活皆屬公眾所期;面對疫下困境,當局亦應儘快向僱主及僱員大量提供測試包,以及考慮為因強制隔離或等候治療的基層市民提供生活津貼,以解民困。
- 未有汲取疫症教訓 大幅增加醫療服務
在醫療服務方面,預算案只決定向食衛局、衛生署及醫管局等增加數百億元支援抗疫,並按原訂計劃,只增加數百張病床,然而,卻未有嘗試從今次疫情汲取教訓,嘗試馬上增聘更多醫護人員、增加更多醫院病床、醫療設備及改善醫療服務等等著墨,令人失望。當局必須痛定思痛,引入新思維,大刀闊斧地改善醫療服務,尤其需要大力發展基層醫療健康服務,並檢視現時兩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所提供的病床及醫院設施能否有助本港社會面對人口老化和各項疫症的新增醫療服務需求。
- 無額外增加社福資源支援弱勢 檢討服務計劃望梅止渴
財政司司長在今年預算案中表示不會如去年預算案般,削減1%部門經常開支,表面看似慷慨,惟口惠至實不至。因為在疫症困難時期,當局增加社福服務開支強化支援弱勢社群,實屬應有之義。為此,本會再次呼籲當局撤回去年在社會福利服務部門削減1%經常開支的決定,並於今年預算案中增加社福服務經常開支不少於5%。
對於加強照顧弱勢社群的服務方面,預算案只提及增加社區和院舍照顧服務,將相關服務的試驗計劃恆常化,涉及額外開支僅19億元;在安老服務方面,預算案未有提及增加長者家居照顧服務及社區照顧服務劵的名額,亦無處理如何增加長者院舍宿位,處理輪候時間不斷延長的問題。 此外,對於鄰里支持幼兒照顧計劃(俗稱「社區保姆」)服務嚴重不足、義工津貼金低、服務質素參差等問題,有關問題已討論多年,惟預算案仍要等待明年(2023年)年中檢討,採取拖慢板式、愛理不理的敷衍態度,令人失望!基層只能望梅止渴,解決不了兒童照顧困難。為此,政府應制訂長遠社會福利規劃綱領,並調撥充足的財政資源,持續發展社會福利服務,適時回應人口結構變化及弱勢社群的服務需求。此外,當局亦應從速增加安老院舍宿位,縮短長者輪候資助安老院舍的時間。應大量增加托兒服務,支援婦女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