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協回應2023年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新聞稿

「基層市民仍坐困境 排解憂難有待落實」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025日)公佈上任後第二份施政報告。一如《施政報告》標題:「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添幸福」所言,政府以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個必須」、「四點希望」和「青年興,則香港興」作為施政藍圖,積極策劃如何發展香港經濟,以期改善民生、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四點希望之一,是「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包括要「住得更好」等。施政報告內提出各項新措施,為香港社會建立未來願景,取態值得肯定,令公眾確實對能落實各項政策及措施有所期待。然而,各項措施建議對基層市民而言仍有改善之處。現就各政策範疇回應如下:

 

1.      增加土地房屋供應 惟未加強短期支援

 

當局採取更積極取進的措施,增加土地供應,本會亦再次呼籲當局善用每寸土地資源(包括:粉嶺高爾夫球場被收回的32公頃土地,當中9.5公頃應盡快由「未決定用途」重新定為發展公營房屋之用,又或準備預案,以應對司法覆核的不利裁決),增加公營房屋供應,以紓緩緊張的房屋供應。此外,除長遠土地及房屋供應外,亦要增加中短期的住屋支援措施,包括:將現金津貼計劃恆常化,從而為輪候公屋滿三年的住戶提供經濟支援,並應將受助對象擴闊至非長者單身人士,讓更多輪候冊住戶受惠。

 

2.      設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  加快研究立法規管

 

本會歡迎當局宣布設立工作組,在十個月內進行深入調研,為「劏房」居住環境設定最低標準,例如樓宇安全、消防及衞生要求、居住面積等;針對不合最低標準的「劏房」提出取締方法;防止不合最低標準的「劏房」再增加;以及提出有序解決方案,包括所需的行政和立法建議。事實上,過去眾多團體亦要求當局回應中央政府的呼籲,就「告別劏房、籠屋」訂立時間表和路線圖。現時約有22萬人居住於11萬個「劏房」單位,訂立劏房最低標準,將有助政府訂立緩急優次,盡早取締環境惡劣的居所及安置居於其中的住戶。本會認為,「最低標準」的定義,除建築物的安全性(例如:有否石屎剝落、滲水、符合消防條例等)外,亦要考慮到單位的宜居性和住戶負擔能力(例如:單位面積、人均居住面積、租金水平、衞生情況等等),日後亦應立法規管分間樓宇單位,確保房屋市場提供宜居的居所(詳見附件)。此外,本會建議工作組應諮詢基層劏房住戶的意見,因他們最為熟悉和掌握劏房的環境及住戶需要,有助更精準地定義劏房最低標準,此舉亦符合現屆政府與民共議的施政理念。

 

3.      家有初生優先配屋計劃 支援育兒措施待增加

 

對於優先容讓有初生嬰兒的家庭提早一年編配公屋或申請居屋及綠置居,某程度上有助較快地改善基層兒童的住屋狀況,同時亦有助有兒童的家庭儘快改善居住環境。然而,由於近年公屋落成量大多側重小家庭,四人或以上的公營單位並非主要供應單位。[1]因房屋供應歷時數年,建議當局以預估方式,在興建單位時盡量提高單位面積,容讓日後獲編配公營房屋的住戶有更充裕活動空間,這亦有助提升人均居住面積,改善市民生活質素。然而,對於全面鼓勵適齡夫婦生育,似乎支援仍有待進一步增加。

 

4.      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  應研在內地港人求診

 

本會歡迎醫療券可在大灣區內使用,這有助現時超過85,00065歲或以上在廣東省定居的港人長者,初步於大灣區內五個醫療機構使用基層醫療及牙科服務。本會呼籲當局逐步增加醫療劵可使用的服務點,包括:三甲醫院或獲認證的醫療機構等,以便利在內地定居的港人長者。長遠而言,當局應與內地探討如何協助在內地定居的港人長者透過內地醫保計劃,處理住院及治療需要。除長者外,當局亦應研究如何協助其他在內地生活或活動的香港居民(例如:兒童、婦女等),善用內地醫療服務,無需經常往返中港兩地覆診或接受醫療服務。

 

5.      加社區保姆津貼  應大增服務名額

 

當局宣佈加強「社區保姆」服務,以吸引更多人加入「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並由20244月起增加「社區保姆」,由目前劃一每小時25元的服務獎勵金,上調資助額;照顧零至三歲嬰幼兒或有特殊學習需要兒童將上調超過一倍至每小時60元;照顧三至九歲兒童,則上調六成至每小時40元。雖然2024年第4季起,服務名額增加一倍至約2,000個,令2萬名兒童受惠,惟仍與數萬幼童人口相距甚遠(2022年全港02歲兒童共11萬人,36歲—兒童共21萬人);為此,當局應大力增加社區保姆的服務名額,並提供更專業化培訓和延長服務時間,從而增加服務的可達性及吸引力。

 

6.      增職津兒童津貼  未有與工時脫鈎

 

報告建議增加「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下的住戶及兒童津貼金額15%(目前每名兒童的全額兒童津貼:$1,4003/4 額兒童津貼:$1,050、半額兒童津貼:$700),有助減低在職低收入家庭因兒童的經濟負擔;然而,有關申請資格仍與工時掛鈎,亦未有調升整個受助家庭的津貼。為此,當局應取消兒童津貼與工時掛鈎的規定,同時進一步調升住戶每月津貼的金額。

 

7.      鼓勵生育發津貼  兒童照顧待增加

 

當局探取各項措施鼓勵生育,然而,僅僅兩萬元的津貼,與養育和照顧兒童的成本投入和開支相距甚遠;建議中的各項兒童照顧服務,增加服務名額亦見不足。例如推展學前兒童課餘託管服務至全港(在2024年起於三年內,分階段擴展學前兒童課餘託管服務至全港各區。參與計劃的中心由16所增加至28所,服務名額則由約670個增加至近1,200)、「幼兒中心家長津貼」僅由每月最多600元提高至1,000元;為此,當局應再增加津貼額和服務名額,減低家庭育兒成本,強化全社會對兒童成長和發展支援。

 

8.      精準扶貧有措施     貧窮線未見蹤影  

 

施政報告強調對針劏房住戶、單親家庭及長者住戶,推行第二期共創明TEEN計劃、社區客廳試行計劃、在校課後託管試行計劃,以及委聘「關愛隊」探訪或接觸獨老和雙老住戶。然而,施政報告並未有提及如何制定貧窮線,無助精準地甄別貧窮人口、監察貧窮狀況,並檢視扶貧政策的成效。當局應儘快制定貧窮線,增加上述各項扶貧服務項目服務名額,讓更多弱勢社群受惠。

 

9.      加強支援照顧者 增設照顧開支津貼

 

本會歡迎當局提出多項支援照顧者的措施。照顧者最有需要的是緊急暫託服務,施政報告提出在三百多所院舍的空置床位作為暫託服務,所能提出的數目未必足夠。另外,現有領取綜援及傷殘津貼的照顧者仍然未能申領照顧者津貼,當局應檢討在綜援及傷殘津貼內,增設照顧開支津貼。

 

協會  謹啟

二零二年十月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