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新來港婦女工作情況研究報告

新移民權利

前言

香港特區政府於2012年年底成立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並委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為主席,並於20131024日發佈了人口政策諮詢文件,進行為期4個月的公開諮詢,就人口政策不同範疇,例如:人口老化、勞動力減少等向公眾收集意見,尋求社會共識以構思相關政策建議。當中提到勞動力下降,需要吸納更多新來港婦女進入勞動市場。所以本會成立了在職新來港婦女關注組,關注新來港婦女的工作實況及困難,並進行此研究,希望可以能讓社會各界對新來港婦女的工作實況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亦向政府表達支援新來港人士就業及共融的政策意見,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1. 研究背景

1.1人口老化令勞動力下降

人口政策諮詢文件提到人口政策的目標是令本港人口足以促進香港在經濟和社會兩方面蓬勃發展。當中重點提到現時香港出生率低,人口老化問題愈趨嚴重,並對社會所帶來重要影響。文件指出到了2041年時,本港人口將會有3分之1為年滿65歲的長者。而出生率卻一直持續下降,由2012年每名婦女的活產嬰兒數目由1.3減少至2041年的1.2。這對香港的勞動力將會帶來很大程度的衝擊,直至2018年,勞動人口將會開始下降,由2012年的58.8%減至2041年的49.5%。勞動力減少自然會造成人手短缺的問題,引致不少行業空缺,特別是一些低技術而勞動力大的工作。

 

1.2 基層工作環境惡劣及空缺多

現時香港行業出現空缺的情況比過去嚴重。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20136月所發佈的第2季就業及空缺按季統計報告,本港的整體空缺數字按年上升了10%。當中以地盤工人的空缺情況最為嚴重,較去年的空缺數字增加了約74%,而本會早前亦去信到香港建造業工會了解其行內的就業情況,發現行內的工種技術工人難求,特別是一些勞動力大的工種,如混凝土工,木模板,地渠工,扎鐵都難聘請員工。另一方面,資料顯示住宿護理服務行業的空缺亦上升22%,零售業增加18%

 

同時,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劉展灝指出現時有些工種,香港本地人特別是年青人已經不願意做,例如洗碗、建造業等,造成這些職位空缺的問題。其實有不少行業空缺多的原因是其工作環境和工資並不理想,難以吸引年輕一輩加入。而隨著大部分人有基礎學歷,更加少人會願意接受這些工作。而且,也有不少傳媒都曾經報導過不同工種的就業和空缺情況。他們亦提及到小型食肆請人困難的原因與工作環境有關,因為香港租金貴,小型食肆沒有足夠空位去讓員工洗碗,令到洗碗工需要在一些環境較惡劣狹窄的後巷工作。但這情況令洗碗工需要與大量垃圾為鄰,亦因去水渠容易發出惡臭,而引致到很多人對這工作卻步。

 

至於空缺問題同樣嚴重的護理行業亦遇到類似情況,根據香港社會服務聯會2013年所進行的「護理及專職醫療人員短缺狀況調查基層護理人員部分」指出,人手不足問題直接打擊護理服務的運作,人口老化令護理行業的需求增加卻因缺乏新人入行令人手短缺將持續惡化,空缺率有12.4%,流失率亦達至23.4%。香港醫護學會會長關志康亦曾在大公報表示安老服務工作是厭惡性行業,而其薪金也只是約一萬元。不少人會寧願找其他較安逸的工作而收入亦差不多的工作,故護理業的流失率高,亦難以聘請足夠員工。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駱國安表示過去一年飲食業職位長期出現空缺,特別是洗碗、樓面、廚師。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指出,由於旅遊業增長強勁,飲食業估計需要24萬人,但現時飲食業從業員大概只有21萬人,故現時尚有3萬個空缺,特別是「下四門工種」,包括樓面、傳菜、清潔及洗碗,人手最緊張。

 

在勞工法例方面,星島日報亦曾報導過工會指出有集團式經營的酒樓都有採用一些不良經營手法如為了逃避萬一結業向員工發放長期服務金的責任,只與員工簽署一年半合約,約滿後隔兩個月才簽新約,並把以前的年資一筆勾銷,這是剥削員工合法權利,而且亦容易令人對這些行業卻步的原因。同時,社區及院舍照顧總工會早前指出部分機構會藉政府撥款的財政自主性而選擇採取削減員工福利等手法去累積更多儲備。有護理院僱員更表示被僱主要求其中一周每天只上班3小時但其餘時間需要加班,令她不能符合<<僱傭條例>>418條有關「連續性合約」的規定,而不能享有僱員基本福利如有薪年假及病假等。

 

從以上的資料可見,正因為這惡劣的工作環境和缺乏勞工保障,容易令人對這些基層工作如上述提及過的飲食、洗碗、地盤、護理等有所卻步,造成空缺。當未來勞動人口減少的情況下,空缺情況將會愈來愈嚴重,需要我們正視並解決這嚴峻問題。

 

1.3 新來港婦女填補厭惡性行業空缺

根據2013年人口政策諮詢文件所指,有70%的新來港人士任職低技術工作12。她們填補了不少基層工作的空缺,紓緩問題。在建造業工會的回覆本會詢問資料,他們亦提到新來港人士一直是建造業的主力軍,行業內有70%的工人為新來港人士。而僱主對他們工作態度的評價亦很高,指他們因要養家會較勤奮耐勞。

 

根據2011人口普查報告,整體新來港人士的就業率由2001年的44.2%提升至2011年的47.8%24.3%的新來港人士從事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只有8.5%的全港人口從事這行業。從事建造業的,有10%新來港人士從事這行業,而只有8.4%的全港人口從事。由此可見,其實新來港人士在填補這些工種的空缺,補充勞動力。但相反,可以看見一些行業如公共行政、教育、人類醫療保健及社工活動,只有7.7%的新來港人士從事,而卻有15.6%的全港人口從事這行業。在金融及保險業,有6.7%的全港人口從事,只有3.9%的新來港人士從事。

可見,新來港人士的職業工種多限制於低技術工作,這對他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帶來一定的影響。在報告中也有提到新來港人士的每月收入低於全港工作人口,而他們的每月收入中位數亦只為全港工作人口的六成。

 

所以,從不同的報告和工會資料可見,新來港人士的確在填補香港基層勞工的職位空缺,填補這些工作環境和待遇不太理想的工作,同時亦確保了社會各行業的順利運作。

 

1.4 新來港婦女就業困難

2011年的人口普查發現在20062011年間,本港人口增長持續緩慢,每年的平均增長率只有0.6%。而因現時中港婚姻佔在港註冊婚姻高達35%,在19977月至20136月的16年間,大約有784 000名新來港人士以每天150的單程證名額來港團聚定居,當中高達98%是香港人的配偶或子女,新來港人士是香港人口增長的主要來源,並是勞動力的生力軍。

 

大部分新來港婦女來港,大都需照顧年幼子女,初來港,人生路不熟,親友支援網絡薄弱。根據2012年中央政策組的「新來港人士研究」,過半新來港人士不認識鄰居,近兩成完全沒有朋友,在生活上缺乏支援加上本港托管服務不善,就業更困難,就業率只有43.4%

 

同時內地的工作經驗、學歷或專業資格不認可,或所擁有的技術不是香港社會所重視,以致在求職時遇到很大的困難。本港亦缺乏協助新來港學歷、專業及工作經驗得到社會確認/銜接的機制,亦缺乏新來港就業政策,以致不少有專業技能或豐富工作經驗的新來港婦女未能在香港社會發揮所長。

 

1.5 社會誤解

近年,社會存在對新來港人士的負面印象,部份香港人批評新來港人士依賴香港福利,不勞而獲,並稱新來港人士為蝗蟲,更有個別團體、議員公開反對新來港人士來港,要求源頭減人,倡議港人本土政策等。但是,根據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指出,新來港人士領取綜援的數目只佔少數,大約3.3%,房屋署2013年的最新公屋申請書內包含新來港人士的比例亦只佔14%。而數據顯示很多新來港婦女來港亦進入勞動市場,根據政府統計處2011年人口普查的報告,全港女性勞動人口有49.6%,而新來港婦女的勞動人口則有43.4%,可見新來港婦女的勞動力相較香港婦女並不特別低。

 

1.6 為吸納本港勞動力,共融是必要

政務司司長在介紹人口政策諮詢文件時亦曾提過新來港人士是香港未來的人口主要來源,要有適當的融合工作去協助她們盡快適應香港生活,成為香港的一分子。可見,新政府亦開始肯定了新來港人士對香港發展的重要性,新來港人士能否適應香港,對新來港人士家庭及香港社會均有影響。

 

所以更有需要對新來港人士更深入認識及研究,以倡議合適政策,協助新來港人士融入香港。

two + 4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one × five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