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華街組合社會房屋計劃「喜信」 接受申請

社區連結、適切共融 小社區「大思維」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SoCO,下稱社協) 於2016年於社區內開展各項社區過渡房屋計劃服務,截至 2021 年 10月,機構共計營運的104個單位和宿位,服務逾400個基層人士。社協一直倡議善用閒置社區土地增加過渡房屋供應,透過增加可負擔的出租單位的數量,輔以社會服務支援,強化基層住戶的能力、儲蓄、抗逆力,促進個人及家庭的身心健康,強化社區中鄰里互助精神。

 

社協於年前成功以短期租約形式申請位於長沙灣英華街的一幅社區閒置土地、透過運輸及房屋局政策支持,2020年獲得關愛基金資助,項目認可人士為周德年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譚漢華建築師,有利建築有限公司為工程承辦商及組件生產商,全期預算可協助600名苦候公屋的基層市民脫離環境惡劣、租金昂貴的住屋,讓基層在可負擔的過渡住屋中得以喘息。項目中,為了增加大單位,特別邀請私人基金贊助,設35個4-6人兩睡房大家庭單位,為市區首個設有大單位的組合屋項目。

 

長沙灣英華街組合屋項目預計將於2022年2月初入伙,提供140個一人至六人的組合屋單位(是次項目不設三人單位),項目命名為「喜信」,象徵我們與基層居民對適切住屋的信念與堅持、期望將喜樂帶到每位居民的家。強調「健康住屋」的概念,着重房屋自然採光,具通風的窗、衛生、安全、租金按居民經濟能力而定,讓基層家庭可真正享有「家」的感覺。項目現(2021年10月11日起)開放申請,並於 2021年11月15日(一)下午5:30截止。

 

在香港房屋供應緊絀下,超過20萬的基層市民租住租貴環境惡劣的籠屋、板房、劏房等不適切的居民,基層租戶被加租、迫遷的情況屢見不鮮,劏房環境狹窄、天花剥落、牆身滲漏的問題見慣不怪,由於長期蝸居惡劣環境,不少住戶精神抑鬱、兒童身心發育等亦受影響,這些貧困的籠屋、板房、劏房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熱,急需救援!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期望以小型市區項目作為先導,融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重點關注長年蝸居劏房基層的身心健康和住屋權利、並強調過渡房屋對提升社區綠化和推廣環保教育的可行性、發展多元的社會服務,重建社區互助關係、共同為社區增值。

 

項目除強調建設一個住屋環境的提升之餘,更強調一個群體的建立,讓居民與社區人士之間的情感可以連結,項目特別設有社區共享園圃、長幼共融的遊樂和運動設施、未來將開放社區人士參與活動,促進居民、社區人士彼此認識,基層住戶不但有自己的空間,也與社區人士共享公共空間,彼此交流分享,打破社群間的孤立,建立互相關懷的共生模式。

 

基層的住屋問題仍然嚴峻,社會房屋供不應求,大部份正居於不適切居所基層人士及家庭仍然苦無出路。營運之餘,社協建議政府正視問題,將社會房屋政策恒常化、應親力統籌覓地建屋、增加資助民間非牟利組織於市區營運和興建大單位,房屋署、房協、市建局應參與興建,官民合力增加過渡性房屋的供應量至不少於5萬個單位,以在中短期內紓緩20多萬戶身處困境的公屋輪候冊住戶的住屋需要,長期配合「減劏」時間表,將籠屋、板房、劏房住戶在未來10至20年內逐步減少,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讓基層民眾看到曙光。

 二零二一年十月九日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SoCO,下稱社協) 成立於1971年,紮根香港50年,推動基層福利和完善福利政策不遺餘力,致力提供多元社會服務以服務基層社區,為一個非牟利、無政治聯繫的社會服務團體。社協關注基層弱勢的貧窮匱乏,多年來與劏房家庭、長者、新移民、露宿者等並肩同行、倡議仁愛、公義的社會政策,保障基層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