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滅貧日-貧窮兒童在疫情開學限制下面對的學習困難問卷調查報告 新聞稿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兒童權利關注會

「疫下成績大倒退 貧童學習待支援」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及兒童權利關注會一直關注貧窮兒童的生活情況,致力完善各項與兒童相關的政策和服務,促進貧窮兒童的平等發展和健康成長的機會。聯合國將每年10月17日定為國際消除貧困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亦稱國際滅貧日),目的是喚起世界各國關注貧富懸殊,提高全球滅貧意識,呼籲所有人為減少貧困而努力。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已成為過去三十年來在實現全球減貧目標的道路上出現的最嚴峻的逆轉,並令全球貧富懸殊問題進一步惡化;世界銀行資料顯示,全球共有8,800萬至1.15億人因症危機而陷入貧困,預計2021年新增貧窮人口將上升到1.43億至1.63億人,這些新窮人將加入原有的生活在多重而持續的貧困中,並在全球13億貧困人口的行列。

 

面對疫情困境,各國必須適時制訂和推行支援貧窮人口的政策和服務。在宏觀層面之言,各國固然要正視經濟發達國家防疫醫療設備、疫苗數量遠多於貧窮國家的問題。從微觀層面來說,各國地方中貧窮家庭學童在疫症下面對的學習困難,既是迫在眉睫的問題,長遠亦會影響下一代人未來脫貧的能力。本港貧窮家庭及兒童同樣受疫症影響,疫症下學習進一步突顯貧窮和富裕家庭的學童之學習差距,當局必須適時提供支援,以落實兒童成長和學習權利的視角,協助貧困學童應對疫症下的學習挑戰。


疫下本港貧童人口及貧窮率上升
學習支援刻不容緩

根據統計處資料,2020年全港共有1,023,700名18歲以下的兒童,當中258,600名(2019年:249,500名)兒童生活在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以下的貧窮家庭,其中58,687名(2020年12月)(2019年12月為56,649名)18歲以下的兒童領取綜緩,其他來自低收入家庭,香港兒童貧窮比率高達25.3%;兒童貧窮率(政策介入前)上升至近九年來新高。扶貧委員會在2020年公佈最新2019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更顯示,本港貧窮兒童數字達253,000人(政策介入前),貧窮率達24.9%,高於2018年(23.3%),雖然政策介入後,貧窮率減至17.8%,但兒童貧窮人口及比率持續高企,每四名兒童之中,便有一名生活在貧窮境況,因應新冠疫症肆虐,估計2020年及2021年的情況會進一步惡化,亟待社會正視。

 

自從2020年1月27日教育局宣佈延長農曆新年假期以來,本港學童經歷停課、有限度復課、再停課等階段,前後長達逾一年半,涉及影響學生人數逾119萬人,當中逾71.1萬為中小學生,當中包括逾21.0萬當中貧窮家庭的中小學和幼稚園學童。若按教育程度劃分學生人數,2020/21年度本港就讀幼稚園的學童人數為16.7萬人、小學學生人數為36.8萬人、中學學生人數為34.4萬人,專上學生人數為31.5萬人。過去兩年新冠疫症肆虐,貧窮家庭學童面對不同學習困難,學業成績大倒退,進度跟不上,學習效能下降,陷入「學不懂、成績差、不想學」的惡性循環。貧窮學童困境迫在眉睫,影響未來脫貧能力,亦為社會響起警號。


調查結果及分析

為探討新冠疫症爆發近兩年後對基層學童學習和生活的影響,兩會於2021年9月向401名基層學童進行網上問卷調查,探討疫症前後基層學童的學業成績變化、最近打疫苗率與復課、學習活動掛鈎對學生的影響,檢視學校有沒有相應的功課輔導和課後學習支援,並提出改善建議。主要發現如下:

 

一.疫下家中學習近兩年,兩成多貧窮學童仍家中無電腦又無上網
新冠疫情由2019年年底蔓延至今已近兩年,雖然近月全港各中小學已有限度恢復面授學習,惟不少校內教育某程度上仍需要網上學習,學校時不時需要推行網上上堂或做功課,付基層學童面對網課學習問題。是次調查發現,現是仍有三成多(32.9%)的受訪基層兒童表示家中沒有安裝上網[2020年8月同類訪問時為33.7%],與去年情況相若,反映情況一年後未有大改善;相信與不少受訪兒童來自租於私樓的住戶,未有鋪設收費較昂費的固網網線,而改用wifi蛋或手機等設備上網。此外,兩成半(25.4%)表示家中沒有可上網的電腦[2020年8月同類訪問時為逾四成(40.2%)],反映疫症逾年後有較多基層學童獲得教育當局或社福機構協助下,獲取電腦硬件情況略有改善,惟仍有二成多受訪貧窮兒童沒有電腦,當中最常使用的中小學學生仍多達一成多,貧窮學生在家中並無可上網的電腦,大大阻礙了貧窮兒童在家進行網上學習,基層學生學習落後於人,亦拉闊貧富的學習差距。

 

二.網上學習硬件軟件支不足數碼差拉闊貧富學生學習差
基層家庭學童在電腦設備及上網裝置,均遠較本港一般家庭為差,現今教育制度強調善用電腦和互聯網,鼓勵學生使用資用資訊科技學習並搜集資料等等,但現時政府在電腦及網上的資助仍不足,清貧家庭學童缺乏基本電腦和上網裝置(上網大多只是家長手機上網),明顯不利學習,未能跟上學習進度。今年9月新學年各年級的學童亦須依賴網上學習,缺乏基本裝置或裝置不足用(例如網速及網流量不夠)對貧窮學童處境更為不利。縱使貧窮家庭有幸向社福機構借用或申請電腦和上網設備,礙於家中空間狹小、或多於一名子女同時學習,大大增加網上學習的難度。

 

三.網課下過半學生業成績大倒退 損學習動力陷惡性循環
逾五成半(55.9%)受訪兒童表示學習成績有少少退步或很大退步,引證了去年(2020年8月)調查中提及逾9成(91%)表示因種種上網及家庭環境限制,學習不到;逾六成半受訪兒童(66.1%)表示跟不上學習進度,擔心學習大落後的憂心屬實。成績倒退最大原因是家中網課難以集中、沒有人指導或解答問題,難以導致有效學習;學習支援不足、進度跟不上,學習效能下降,導致學習興趣驟減,更不利進一步的學習,陷入「學不懂、成績差、不想學、又再學不懂」的惡性循環。

 

四.學習滯後無援手,無功輔課外學習更困難
雖然現時學校一年多後恢復有限度面授課,但當局及學校缺乏相應富針對性的學習支援,學習效能早已跌落大後方的貧窮學童缺乏援手,無從追回一年多的學習滯後問題。當中以剛升上中學,需要面對新學習環境及中學階段課程的初中一至兩年級的初中學生尤其困難;至於高中學生,因要面對更密集的學習內容,以及切身感受到中學文憑試成績對未來升學的影響,承受更大學習壓力,更明顯地感到自身學習的退步問題。截至2021年10月,目前教育當局仍維持半日面授的教學政策,能達到全校全日面授的七成接種率指標的中學聊聊可數,小學更因12歲以下學生未開放可以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要達標可謂遙遙無期。再者,教育局並不建議各中小學在恢復全日面授前進行其他課堂以外的學習活動(包括:功課輔導)和非學術活動(例如:音樂班、體育班等),直接限制各中小學能為貧窮學童能提供的支援,單依靠清貧學生及家庭有限的學習資源,更無疑令基層學童的學習更為落後。他們一方面需尋求社福團體協助,另一方要節衣縮食,被迫平均一年花逾1萬元用參加私營的補習班、私人補習、功輔班,或甚應付上網課的額外開支,情況極為困難。

 

五.本地確診少,仍限學習及活動,不利基層學童全面發展成長
在新學年下,疫情風險稍退,但各校亦有不同教學安排;如上文提及,最常見的措施將全日授課改為半日授課、禁止與同學一起用膳、取消校內課後活動、興趣班及功課輔導班等。另外,一年多來的網上學習,令學童普遍難以長時間專注上課(82.3%)、長期對著電子屏幕學習,影響健康及視力(80.3%),更出現各種眼疾問題,更影響身心發展。事實上,學童在成長過程中不僅在課本中學習,如何與同學和他人相處,建立情誼和人際關係也十分重要,加上建立做運動和參與課外活動亦有益身心。來自經濟負擔能力較強之家庭的學童,或可自費參加校外課外、健體和康樂活動發展身心,對於基層學童而言,其處境明顯較不利和吃虧。若以上學習機會長時期停滯,將直接打擊一代青少年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效能。

 

六.幼童不准打,中學少到校服務,接踵率低,「七成接種率」全面授課難達標
絕大部份(74.1%)受訪兒童並無接種新冠病毒疫疫苗,小學階段無接種疫苗學童百分比明顯較高,明顯與當局未有科學數據支持,未容幼童接種疫苗有關。但足12歲的中學生,亦只逾四成半高中學童(46.2%)及近四成初中學童(37.8%)沒有接種疫苗,反映跟與當局就中小學全校全面授課的「七成接種率」目標相距甚遠。七成半(76.1%)受訪兒童表示學校沒有在校內安排學童接種新冠疫症疫苗,反映鼓勵力度有待加強,當局的中小學全校全面授課的「七成接種率」指標亦應檢討。

 

七.接踵疫苗與校園生活和學習支援掛鈎,學生失學習機會
調查中發現逾兩成(21.2%)受訪學童的學校,會禁止沒有接種疫苗的學童在校內進食、一成多(11.0%)受訪者被學校禁止參加課外活動(如音樂課、體育課等),甚至認為不合理。當局應思考如何在現實情況限制下,恢復對學童學習支援。

 

八.劏房板房清貧學居住環 不安全更礙學習與防疫
調查中內居於出租私樓劏房、板房的貧窮學童,其住屋環境明顯較居於公屋的學童為差,較多私樓兒童表示家中無可打開透氣的窗、劏房家中廚廁合一,家中居住環境(包括:氣流通風、衛生等)欠佳,更增加疾病傳播的危機。另外,較多居於私樓兒童表示家中沒有做功課的書枱、無安裝上網、無座枱或手提電腦,而電訊公司在舊樓或偏遠地區村屋/寮屋的鋪線都收費較貴,或不鋪線,即使上網,接收信號也較差,常斷線或開不到網頁,加上劏房租金及水電開支較重,令劏房家庭更無能力幫助子女跟上學習。雖然過去一年政府透過優質教育基金,推出「電子學習撥款計劃——提供流動電腦裝置及上網支援」,但資助金額較低,居於不適切居所私樓學童未能使用固網上網,提供的數據支援資助(每學年上限僅為450元,假設每位學生每月在家進行電子學習的需要為每月30GB以內的流動數據(21Mbps)的基準,事實上,不少網上授課或學習活動均涉及影片,所需流動數據量龐大,每月僅30GB的數據根本不足以應付居於劏房等私樓學童的學習開支,加上速度僅21Mbps屬緩慢類別不利支援影片,或出現影片卡住、斷片或斷斷續續的情況,令貧窮學童需要自費支付額外的數據開支。

 

九.幼須網上學習惟現資助計未涵蓋幼/園學
除了中學和小學學童外,現時幼稚園/幼兒園學生亦需要進行網上學習活動。惟一半(50%)受訪幼稚園學童表示家中無可上網的電腦,超過一半(52.4%)家中亦沒有安裝上網。調查顯示,有近六成(57.1%)受訪幼稚園學童表示有需要申請資助購買電腦或上網服務。事實上,不少幼稚園學童的學校亦早需要幼童使用網上學習,包括:即時授課、收看影片、參與網上討論、完成網上功課或習作,參與網上遊戲等等,可見實踐和理論兩者截然不同。除非幼童放棄學校活動,否則便要參與網上學習。優質教育基金「電子學習撥款計劃——提供流動電腦裝置及上網支援」和學生資助辦事處提供的上網費津貼計劃,亦只適用於中小學生,有需要的幼稚園家庭只能自行籌措金錢購買,或求助社福機構和親友。

 

十.疫下學習支援不足,功輔及課後活動待恢復
除了家庭以外,學校是學童學習及成長最大的系統,應為學童提供最適時支援的疫下學習保護屏障。奈何疫症至今兩年,仍有近半(45.6%)表示學校無任何支援,另表示有提供支援的學校比率甚低。反映學生在學習路上徬徨無助、缺乏援手的窘境。雖然教育當局有設立上網及電腦學習津貼,惟仍有不少學童反映仍欠上網數據(52.6%)、其次是wifi蛋(27.4%)等網課必需品。現行為加強清貧學童的課後學習而設立的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不少因疫症而未有用於功輔服務上;增加學生其他學習經歷的全方位學習津貼資助金額亦低,更未能在疫症下支援學生課外學習。當局有必須檢視上述計劃不足之處,並因應後疫症時期產生的種種學習問題增加計劃的資助額度。

 

 調查建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訂明,教育是兒童基本權利,並為在機會均等的基礎上逐步實現此項權利。若貧窮兒童因經濟困難而影響其學習,將有損其獲得適切教育的機會,損害兒童權利。以往基層學童在網上學習已有一定困難,是次疫症持續兩年下出現面授課程與網上學習交替的新常態,更突顯了基層學童網上學習的支援嚴重不足的問題。當局應全面支援貧窮學童學習,為此,本會建議如下:

 

一.教局強化統籌角 建立學校為本扶貧政策及資源支援,確保平等教育機會
教育局應扮演統籌角色,與學校制定扶貧工作及增加扶貧資源及人手予學校,嚴格規定各學校需加強扶助貧窮學童的功能,當局應增加相應支援人手,例如: 由學生資助處統籌各項支援清貧學生計劃、或增加學校社工及行政人員人手等,積極甄別及聯繫有困難的學童,聯繫政府及民間機構的資源,以助推行學校為本的扶貧工作,確保每個學生都得到平等的學習支援及機會。此外,當局亦應在學校推行托管、功課輔導、課後活動三合一的支援服務。

 

二.將「電子學習撥款計劃——提供流動電腦裝置及上網支援」納入學生資助恆常為全港清貧學提供相
由於學童在使用電腦期間或遇到不少問題,當局同時應恆常撥款予各中小學校,增聘校內專責電腦及技術支援人員,協助學童處理使用流動電腦裝置期間遇到各項細微卻又重要的問題(例如:上網困難、軟件未能更新、不懂下載程式、輸入資料困難、系統防毒維護等等)。

 

三.「上網費津劃」改為「電子學習津助計劃」 納幼稚園學童為受惠對象
現時上網費津貼計劃的津助金額偏低,每年最高津貼金額僅1,600元(全額)、半額為800元,縱使連同優質教育基金「電子學習撥款計劃——提供流動電腦裝置及上網支援」,津貼額仍極有限(每年每名學生450元),仍未能應付實際學習所需。當局應考慮實際情況,檢討上網費津貼計劃津助金額。長遠而言,當局應將現行的「上網費津貼計劃」,改革為「電子學習津助計劃」,將資助範圍擴闊至電腦、上網費、無線路由器及其他電子學習開支的必需物品,並將幼稚園學童納入為計劃受助對象。

 

四.儘快恢復全日全校面授教學 助學童儘早重回正常校園生活
當局應檢視「七成的接種率」的規劃是否必要和切實可行,在平衡公共衛生及學習需要兩方面的利益下,儘快恢復全日全校面授教學,恢復課後功輔班或課外活動等,以助學童儘早重回正常校園生活。

 

五.學校應分流安排困難學生回校使用設施/上課,輔導未能跟上學習的學生
學校應擔當更重要的角色。縱使未全面恢復全校面授安排,學校亦應開放校舍給有需要的學童,並針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童,恢復功課輔導服務(網上或實體);以及課外學習活動,豐富學生學習經歷。

 

六.檢視「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及「全方位學習津貼」 強化學習支援
過去兩年「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及「全方位學習津貼」均未得以善用,現時疫症稍為紓緩,當局應協助學校善用上述兩項計劃,並檢討津貼金額,以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為例,將每名合資格學生每年津貼額由目前600元提升至6,000元,在「全方位學習津貼」方面,當局亦可提升校本津貼和班本津貼額度,增加全方位學習訓練活動,強化支援清貧學童,務求追回因疫症而阻礙的學習進度。

 

七.正視疫下學童情緒 增社交及戶外學習活動助人際關係發展
學校應主動檢視未能跟進學習的學生,並作出輔導,如有需要,在做足防疫措施下,個別預約回校作出跟進。各中小學亦可增加舉辦學童社交與人際關係培育之活動,正視學童人際關係發展。

 

八.針對有特學習需要(SEN)及患有長期疾及其家提供適時支
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及長期病患兒童提供特別支援,處理停課期間衍生的生活、照顧和醫療需要。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兒童權利關注會 謹上

202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