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會對內地來港照顧家人的雙程證人士支援情況研究報告
新移民權利
根據政府統計處在2015年9月公布的人口推算,香港的人口將由2015年年中的730萬增加至2043年年中的822萬的頂峰,然後回落至2064年年中的781萬。「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在 2015年發表的《人口政策 – 策略與措施》報告中引用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的估算:隨著勞動力增長逐步減少,香港經濟增長將會由 2018 至2021年的 3.5%,下降至 2030 至2041年的 2.5%。若政府不設法補充勞動人口,不單會令公共財政受壓,整個香港經濟亦會被拖累[1]。再加上香港出生率長期偏低,因此由現在至2041年,新來港人士將繼續是香港人口增長的主要來源。
自回歸以來,大約有960,872[2]名新來港人士透過單程證制度來港定居與家人團聚,2016年跨境婚姻佔本地登記婚姻34.7%[3]。而港人內地配偶(下稱「準移民」)申請來港團聚,需要在內地公安局申請單程證,輪候約4年,才可領取單程證,領取單程證後居港7年方可成為香港永久居民。現時準移民中八成多是女性,在等候單程證期間,她們婚後多持探親簽證隨丈夫在港居住。根據民政事務總署“內地新來港定居人士的統計數字”季度報告期中顯示,由2014年至2017年四年間結婚的人士約有122,420人,推算現時超過十萬準移民選擇持探親簽證(T)來港居住。
再加上2009年12月中國政府實施一年多簽探親政策,準移民基本上長年可以居住香港,而每年亦有超過50萬人次的內地人士持一年多簽探親雙程證來港,估計大部分為幾年後會來港定居的準移民,亦有部分為分隔單親或港人的內地親人。至於自由行、水貨客或雙非兒童的父母並不持有一年多簽探親簽證,如自由行或水貨客一般持有的是旅遊簽證,雙非兒童的父母通常只可申請三個月一簽的探親簽證。
而本會所接觸的內地來港照顧家人的雙程證人士都是一年有三百多日都在港生活,以照顧在港家庭。但現時本港的政策及服務卻極漠視這些親人的需要,政府各部門均視他們為短期逗留訪客,包括社會福利署轄下和資助單位對他們支援不足,民政事務總署營運的「期望管理計劃」僅在內地推行,他們需與遊客一樣支付昂貴的醫療費用,而辦理圖書證或銀口戶口亦諸多阻礙,無專職部門負責或統籌支援服務等,令在港照顧親人的探親雙程證人士生活困窘。
內地來港照顧家人的雙程證人士,如準移民爲本港家庭的內地成員,即將成爲本港居民,而中港兩地各項制度、認證、社會要求均不同,政府有責任援助港人家庭成員,及向即將來港定居人士提供過渡適應服務。此外,「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報告指出勞工需求殷切,且女性勞動參與率偏低,報告提出善用單程證移民人口以及吸引婦女投入勞動市場,爲人口政策主要策略。去年持單程證來港人士年齡中位數為33歲,遠低於全港中位數43歲,而其中逾兩成更曾受大專或以上教育[4],反映單程證移民可投入勞動市場,紓緩人口老化壓力,故此,準移民實為本港重要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