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兒童節《貧窮幼童在疫症下學習面對的困難問卷調查》發佈會

「幼童疫下學習難 學習支援待增加」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與幼稚園小朋友及家長公佈《貧窮幼童在疫症下學習面對的困難問卷調查報告》,反映貧窮家庭的幼童在疫症期間在學習和生活上面對的困難,呼籲政府正視並儘快提供支援。

四月四日兒童節的訂立,是為保障兒童生存權、健康權、受教育權、獲適時生活照顧、保護兒童及改善兒童生活而訂立。可惜,本港不少兒童生活在貧窮中,2020年本港總幼童人數(6歲以下)為382,000人,當中77,100名幼童身處貧窮家庭,幼童貧窮率逾兩成(20.2%),每5名幼童中有1位身處貧窮家庭。在幼稚園學童方面,2020年3至6歲全港幼童總人數為242,400人,同齡貧窮兒童人數為51,300人,兒童貧窮率為21.2%。

新冠肺炎疫症爆發,幼稚園學童經常停課,不少幼稚園家庭反映政府支援不足、幼童上網課非常困難,其後疫情進一步惡化,當局於2022年2月,破天荒地宣佈全港各中、小學及幼稚園等址提早於3月至4月放暑假,大大打亂學童原訂的學習計劃。停課對全港24.2萬幼稚園學童的學習和成長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當中尤以5.1萬貧窮幼童的情況最為困難。為了解基層家庭幼童因停課對其學習的影響,本會於今年2至3月透過問卷調查及焦點小組討論,探索基層幼童疫症下的學習挑戰,呼籲當局應對學童提供相關學習支援。

 

1. 停課對學童學習負面影響多 社會必須適時回應

在各項防疫措施中,當中對兒童最直接影響的,莫過於是宣佈學生停課。事實上,停課是世界各地在防疫期間一重要措施。在COVID-19大流行最嚴重的時期,全球曾有逾12.9億名學生面對停課困境。[1] 停課或暫停實體課對年幼學童的影響更為明顯。根據教育局就幼稚園教育訂下的定位,幼稚園教育課程應以促進幼兒的全面和均衡發展為原則,當中涵蓋:「品德發展」、「認知和語言發展」、「身體發展」、「情意和群性發展」和「美感發展」五項發展目標,分別體現德、智、體、群、美的五育發展方向。根據當局的建議,生活化的學習主題,貼近幼兒的日常經驗、認知和興趣,將有助貫通六個學習範疇的內容,為幼兒提供綜合而整全的學習經歷,有利幼兒學習。[2]

 

2. 正視貧窮幼童教育權利 加強疫下學習支援

然而,停課期間在家學習,將未能全面照顧上述五育發展方向,當中在「品德發展」、「身體發展」、「情意和群性發展」的影響亦較大。若長期停課在家,或有限度地透過網上途徑學習,大大減少幼童與外間人和事物的親身接觸、減少人際交往建議群性和情意交流的機會、加上活動體驗減少,未能透過各種感知渠道學習,加上疫症下甚少出外活動困在家中,不利身體大小肌肉發展協調。至於「認知和語言發展」和「美感發展」,或能透過網上影片、家中習作或勞作加以誘導,惟種種學習上的經歷和體驗均受到局限,始終令學習成效大打折扣。幼童學習受影響,對於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童在學習上出現極大的差異,甚至出現學習進度緩慢、不專注等問題,可見貧窮家庭幼童在疫下學習將大大遜色於一般家庭幼童。[3]

 

3. 調查結果

幼稚園教育政策關注組於2022年2月至3月向164位基層幼童之家長進行網上問卷調查,發現如下:

3.1 網上學習津助不足 資助網上學習待增加

是次調查中絕大部份(82.9%)受訪家長表示其年幼子女就讀的學校並沒有為學生提供任何支援,七成(70.1%)受訪家長表示學校沒有任何特別支援,可見基層幼稚園學童的家長就當局在疫症下對幼童支援明顯不滿,教育當局有必要從網上學習、學童情緒、學習困難,以及幼童人際交往上的發展提供相應的特別支援服務。現行的所有電腦及上網資助都不涵蓋幼稚園。

3.2 基層幼童疫下網上學習被忽視及缺資助

另方面,雖然疫症在本港已爆發逾兩年,但社會似乎並未有太重視幼童在家學習和網上學習的需要,仍有逾四成(40.2%)表示沒有上網設備(表15);近半(48.8%)受訪者更表示家中沒有可上網的電腦、四成(39.8%)表示家中無電腦,反映電腦設備對網上學習的重要性,至今仍未獲當局和社會大眾關注。事實上,縱使網上學習有其限制,長時間使用亦並非教育幼兒的最有效途徑,惟在疫症新常態下,網上教學確實能發揮一定的功用,幼童家長若獲得適當的支援及指導,某程度確實有助幼童獲取知識、與學校及其他同學交流的作用。為此,當局應檢視現行教育配套服務,如何在硬件(電腦及上網設備)及軟件(教育人力資源及教學內容)上與時並進,協助各經濟社會階層的幼兒學童善用網上教學,並加強對基層幼童網上學習支援。

3.3 停課在家學習困難,自費近萬加重負擔

至於在停課後幼童在家學習期間,貧窮孩子遇到困難重重,最令家長憂心的是(74.4%)擔心跟不上學習進度,其次是缺乏教學方法及技巧(67.7%),疫下人人自危不敢外出,蝸居家中狹室猶如「困獸鬥」,不少基層家長欠缺育兒方法,加上自身生活壓力下,不會好好處理子女情緒。再加上幼兒學習上欠缺支援,頓然覺得徬徨無助。

為此,儘管收入微簿,為減少子女學習的影響,寧可省錢自行上網找教學課程參考資料(41.5%)、或自費(20.7%)參加學習班及興趣班,全年平均花費近9,000元,開支中位數為6,000元。事實上,上網或自費購買學習用品,均反映學校支援的不足,為此,當局應加強幼童在家學習的支援,避免加重幼童家庭的學習和經濟負擔。

3.4 長期缺乏友儕交流,身心健康大受影響

長時期在家學習,缺乏同輩友儕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影響;加上不少基層家庭家中缺乏空間和學習氛圍,大大影響建立良好專注的學習態度。若學童的學習意欲、專注力和自信力也下降,將極不利未來學習途徑。由此可見,如何提升幼兒的專注力、提升學習動力和追回學習進度,對疫症下或疫症後幼童的學習支援將極為重要,亦會是日後教育當局需要考慮的問題。

疫症下幼童網上或在家學習效益極為有限且大打折扣,除了影響幼童的學習效能和學習態度的建立外,對其身心和精神健康均帶來極負面的影響。持續使用電子屏幕器材固然影響視力,由於學習與玩樂均倚重於電子屏幕,這亦會令人憂慮出沉迷電子遊戲的問題,不少家長既要同時兼顧家務、工作或家中其他成員的照顧需要,因此,縱使明知使用電子產品或對孩子成長有不利的影響,惟在權衡利弊的兩難局面下,最終也是讓幼童使用電子產品。

3.5 劏房幼童環境惡劣 不利家中或網上學習

另方面,若居住類型劃分,居於出租的籠屋/板房/劏房/天台屋等不適切居所的幼童,較多沒有做功課的書枱(61.5%)、近四成(39.2%)是廚廁合一(表9),居住環境較居於公屋的貧窮幼童為差。以上數據反映居於不適切居所的基層家庭幼童,其居住條件較為惡劣,同時家中要面對較高昂的租金,經濟負擔較重,但活動和學習空間均較差,當局有必要優先為居住不適切居所的貧窮家庭幼童提供學習上的支援。

3.6 接種疫苗仍見抗拒 增解說助建疫苗屏障

雖然在第五波疫症爆發後,接種疫苗幼童人數有所增加,當局亦以九成兒童學童接種,作為恢復全日實體課堂的目標。然而,仍有不少幼童家長對接種疫苗持保留態度。基層幼童家長普遍支持年幼子女接種新冠疫苗,但對於學校推行措施限制沒有接種新冠疫症疫苗的學童意見仍較分歧。縱使2022年3月下旬當局宣佈最快可於4月19日幼稚園恢復實體課,並要求若所有學校教職員接種疫苗,九成學童接種兩劑疫苗,學校始能恢復全日實體課。雖然免費幼稚園教育計劃下,當局仍以半日制課程為主導,但上述最新規定確實影響就讀全日班的幼稚園學童恢復全日實體課。近期不少幼童(3至11歲)的家長顯得較為積極,主動安排年幼兒童接種疫苗,惟由於有一定比例的家庭仍擔心注射疫苗的副作用、甚或不認同接種疫苗有效防疫,當局應增加資訊發放,提供疫情資訊的透明度,以增加市民大眾對幼童接種疫苗的好處,從而增加幼童疫苗接觸率,建立全民的疫苗屏障。

3.7 疫情下家庭失業、開工不足,難支持子女學習

是次調查兩成多(22.0%)受訪者表示受訪時家中沒有任何工作收入,近兩成(18.3%)每月收入為10,000元或以下,家庭每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12,750元(表10),低於貧窮線約5成或0收入。可見很多家庭失業或開工不足,更無能力支援子女學習所需。

 

4. 調查建議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二十八條訂明: 締約國確認兒童有受教育的權利,為在機會均等的基礎上逐步實現此項權利。基層幼童在網上學習早已有一定困難,疫症持續逾兩年下面授課程與網上學習交替的新常態,進一步突顯基層幼童在家學習支援嚴重不足。為此,建議如下:

4.1 教育局應確立網上教育為幼稚園教育政策一部份,確保平等教育機會: 與各幼稚園制定網上學習的內容,並增加相關財政和人力資源予學校,規定各幼稚園需加強幼兒網上教學的功能,增加相應支援,例如: 由學生資助處統籌各項支援清貧幼童計劃、積極甄別及聯繫有困難的幼童,確保每名幼童均獲得平等學習機會。另外,現時各幼稚園均按個別學校喜好,自行制定網上教育內容,內容缺乏範疇,為此,當局應統一網上教學大綱並提供指引,以範圍各幼稚園系統地提供符合要求的幼兒網上教學內容,確保符合一定質量要求。

4.2 將幼稚園學童納入「上網費津貼計劃」,長遠改為「電子學習津助計劃」: 因應幼稚園學童的網上學習需要,當局應將學生資助制度的上網費津貼計劃,以及電子學習撥款計劃的受惠對象,擴闊至幼稚園學童。長遠而言,應將「上網費津貼計劃」,改革為「電子學習津助計劃」,將資助範圍擴闊至電腦、上網費、無線路由器及其他電子學習開支的必需物品。

4.3 調整幼稚園教學課程內容 助學童重建學習內容及經驗: 受逾兩年疫症困擾,幼童普遍出現學習內容減少、學習效能下降,專注力下跌等問題,影響個人學習動力,影響日後升讀小學學習。教育局應與各幼稚園商討如何在未來一年調整教學課程內容,善用長假期或其他學習時段,助幼稚園學童追回過去兩年的學習內容及學習經驗。

4.4 加強「品德」、「身體」、「情意和群性教育」 優先支援弱勢家庭幼童: 當局亦檢視教學課程內容,既要兼顧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同時因應疫症下學童之間缺乏彼此接觸交往的機會,特別加強在「品德發展」、「身體發展」、「情意和群性發展」三大方面的教育工作,減少學童疫下長期獨自學習的疏離感和孤獨感,並加強與人相處的訓練。

4.5 幼稚園應分流安排困難學生回校使用設施學習/上課,輔導未能跟上學習的幼童: 學校應擔當更重要的角色,針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童,恢復功課輔導服務(網上或實體);以及課外學習活動,豐富幼童學習經歷。這點對於在學習支援上尤其不足的清貧學童,以及劏房板房幼童。

4.6 正視疫下學童情緒 增社交及戶外學習活動助人際關係發展 : 學校應主動檢視未能跟進學習的學生,並作出輔導,如有需要,在做足防疫措施下,個別預約回校作出跟進。此外,在防疫裝備充足下,學校應分流分小批小批人為學生舉行戶外活動/學習,令學生有機會伸展身心。

4.7 儘快恢復全日制幼稚園面授教學 助學童儘早重回正常校園生活: 因應全日制幼稚園學童人數所佔學童人口較少,當局宜適量放寬上述規定,例如: 只要教職員百分百接種兩針新冠疫苗,七成幼稚園學童接種兩針新冠疫苗,便可以恢復全日制實體課程,平衡防疫與教育。

4.8 針對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及患有長期疾病兒童及其家庭提供適時支援: 教育局應指引各學校應為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及長期病患兒童提供特別支援,處理停課期間衍生的生活、照顧和醫療需要。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兒童權利關注會 幼稚園教育政策關注組

謹上

2022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