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目標見承擔 扶貧力度待加強」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回應2022年行政長官施稿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9/10)公佈上任後首份告,屬特首五年任期內開局之年的報告,確實能為香港未來社會及經濟發展,描繪一幅良好願景及美好圖像,公眾確實對能落實各項政策及措施有所期待。然而,不少政策均屬長遠發展,動輒十至二十餘年,與現時活在水深火熱的基層市民生活仍相距甚遠。各政應如下

 

1.      房屋及土地供應顯承擔  短期措施仍不足

 

施政報告宣佈未來十年(2023/242032/33年度)能按時提供3,300公頃新平整土地,並銳意檢討綠化地帶用地改劃作房屋發展,更嘗試調高「北部都會區」用地的地積比率,以提高土地供應量,突顯當局在土地及房屋供應的承擔。當局亦銳意精簡土地發展程序,將發展「熟地」的所需時間大減近一半(6年至4)發展項目期亦大幅度短期時間(13年減至7)同樣突顯當局在土地發展和房屋供應的決心,取態值得肯定。

 

在房屋及土地供應方面,施政報告更繪劃未來房屋供應願景,為輪候公屋時間「封頂」至4.5(2026/27年度)突顯當局對解決居住問題的承擔,然而,有關平均輪候時間的承諾,仍未能包括非長者單身公屋申請人,忽略了單身人士的住屋困境。於新建議發展的簡約公屋,無疑是「2.0版的過渡性房屋」,住戶既可以低於公屋租金水平入住,居住期間又可繼續輪候公屋;由於當局預計五年後共提供三個萬簡約公屋,並由政府自行興建,避免不熟悉建築項目的非政府機構在興建時面對重重困難,著實有助提速及增加供應量。

 

然而,施政報告只提及數年後的房屋供應,卻未有推出短期措施,包括規管劏房等不適切居所的起始租金,甚或為輪候公屋少於三年的公屋申請人提供現金津貼劏房租戶在聽畢施政報告闡述的美好圖象後,最後仍只能沿地踏步、獨困劏房度日。施政報告亦未有提出任何取締籠屋、告別劏房的時間表,使人憂慮不適切居所問題在未來十年或二十年後仍困擾香港。

 

2.      積極縮短專科輪候時間  未有大力增加醫護人手

 

醫療服務方面,本會歡迎當局落實上屆政府發展基層醫療服務藍圖,惟實際成效尚待觀察。當局加強資助中醫服務,增加中醫教研診所的資助門診服務名額至80萬個(目前為60萬個),本會認同上述發展方向。事實上,中醫藥在治療長期及慢性疾病功效顯著,在治療新冠疫症一役中可見一斑;本會認為當局應進一步加強中西醫合作,長遠應將中醫藥服務納入公營醫療系統中。

 

在改善公立醫院專科門診服務方面,當局決定訂立服務指標,包括縮短原等候較長的內科專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20%惟未有承諾改善其他專科的輪候時間。舉例來說,以眼科為例,九龍西最長(90百分值數)輪候時間多達173星期(3年多)在骨科方面,九龍中最長(90百分值數)輪候時間亦長達108(2年多),另外九龍中聯網的外科最長輪候時間亦長達105星期(2);反映其他專科同樣出現輪候時間極長的問題,惟當局未有具體承諾改善服務,同樣需要正視。[1]

 

施政報告中建議縮短大部份專科病人從登記至取藥至不多於兩小時,訂立上述服務指標固然是好事,惟這些需要更準確地安排覆診時間、簡化流程、減少不必要程序,實在不難達到。相反,除服務「提速」外,在醫療人手供應「提量」方面側著墨不多,施政報告亦只提及嘗試要求醫護人員在公營醫療服務一定年期,或引入非本地培訓牙醫及護士外,卻未有承諾大力增加醫護人手,無助適時解決醫護人手長期嚴重不足的老問題。

 

3.      忽視貧富差距問題  無納入施政理念之中

 

在處理貧窮問題方面,綜觀整份施政報告,當局未有仔細論述如何處理貧窮和貧富差距問題。施政報告只跟隨中央政府提出精準扶貧的論調,重提「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下的「共創明『TEEN計劃」,惟對於150多萬貧窮人口(政策介入前)、逾27萬的貧窮兒童(政策介入前)、以及逾80萬在職貧窮人口等問題,特首並未有提出扶貧理念或任何處理貧窮問題的對策,口說精準扶貧卻苦無良方,令人失望。

 

當局未有措施處理在職勞工的貧困境況,亦沒有決議完善法定最低工資制度,包括:縮短最低工資檢討期、訂立客觀最低工資調整機制等,乃至立法訂立標準工時等問題事實上,處理貧窮問題涉及財富一次及二次分配、社會階層流動、政府稅收稅率等,同時涉及處理低下階層乃至中下層勞工的改善收入的機會,惟當局未有正視以上問題,只以扶貧措施為貧窮人口提供有限度協助。特區政府未能做到中央政府提出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更亦未有整體處理貧富兩極化的策略,明顯失職。

 

4.      隻字未提失業援助金  未處理疫下失業及就業不足困境

 

新冠疫症自2020年至今已困擾本港近三年,本港經濟及民生已遭受全方位打擊,最新失業率雖有所回落,惟疫症反覆,中港兩地仍未通關且復常需時,不少行業營運仍未恢復至疫前水平,令持續面對失業和就業不足的市民極為失望和倍感無助。至於應對失業問題方面,當局只強調發展創科等經濟,卻隻字未有提及設立失業及就業不足援助金,更遑論討論長遠訂立失業保險制度,完善忽視因疫症面對失業及就業不足的勞工,而又不符合資格或因負面社會標籤而未有申領綜援之失業勞工的生活困境。

 

5.      無大力處理社福規劃及資源配套  弱勢社群福祉被受忽視

 

除經濟發展外,社會福利對扶助弱勢社群亦極為重要。行政長官在首份施政報告中,竟未有提及其社會福利理念和規劃方向,僅狹隘地訂立個別社群的服務產出指標(例如兒童側重至託管服務、安老服務側重院舍及社區照顧服務、特殊需要兒童側重到校學前服務、殘疾人士僅側重日間康復和住宿服務等)。然而,缺乏未來長遠社福規劃和發展對弱勢社群及全港市民影響深遠,惟新政府竟缺乏全面社會福利規劃,亦未有檢討綜援等制度,亦無積極處理弱勢社群的住宿和支援服務方面上相關的人手及土地供應問題,恐怕社福服務在五年後亦難大幅改善。

 

6.      安老只提服務產出  解安老難無績效指標

 

至於改善安老服務方面,政府只承諮在未來五年後分別增加6,200個資助安老院舍照顧服務名額和900個長者資助日間護理服務名額,只提服務產出(service output)而未有訂立服務成效(service outcome)如縮短輪候安老服務等時間的硬指標,做法避重就輕,重蹈昔日政府的覆轍,如同服務有產出、名額增加了,問題便解決了。此外,對於加強支援照顧者方面,雖然當局安老政策傾向去院舍化,轉向社區照顧服務,惟對照顧者支援仍舊不足,僅宣佈將試行多年的低收入家庭照顧者津貼恆常化,並稍微調升津貼金額,但對於放寬申請資格(包括:豁免受照顧的長者屬中度缺損人士、照顧者並未領有長生津或綜援等)卻隻字不提,讓照顧者有喘息機會的暫顧服務亦輕輕帶過表示增加,卻缺乏具體承諾,令人失望。

 

7.      樂見青年發展藍圖 忽視基層青年困境

 

政府雖然強調「青年興,則國家興」,本會亦樂見當局於今年年底公佈「青年發展藍圖」,

協助青年人解決在學業、就業、創業、置業上面對的困難,當中特別提出優化專上教育,增加中學畢業生接受學位及專上程度教育的機會,然而,對於正接受專上教育的基層青年在生活費方面,當局未有檢討現行相關專上學生資助政策,未有將生活費由借貸改為資助、更沒有檢討專上學生不能領取綜援基本金額或在職家庭津貼等規定,忽視基層青年的經濟困境。

 

協會  謹啟

二零二年十月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