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長者牙科需要申訴會 新聞稿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香港老人權益聯盟
與 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 議員會面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及香港老人權益聯盟(老權)長期關注基層長者健康權益,爭取改善長者牙科服務,尤其關注貧窮長者飽受牙患之苦卻無法負擔治療。社協及老權於去年8月發佈《基層長者口腔健康調查》。發現貧窮長者失去所有牙齒的比率較整體長者高出逾倍,而牙痛至影響睡眠的比率則高逾三倍。同時,近半(46%)長者過去一年內曾牙痛至影響睡眠,惟七成(72%)長者卻因未能負擔治療費放棄求診,大部份長者選擇忍耐牙痛(38%)或自行處理(34%),亦有九成半(96%)長者無定期檢查牙齒。此外本屆政府雖提出優化關愛基金長者牙科服務,然而調查卻發現逾七成 (73%)長者透過計劃獲配假牙後束之高閣。

 

 

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將於下星期(5月13日)討論牙科政策,故社協及老權組織基層長者約見委員,申訴長者苦況,與會者包括陳凱欣議員(衛生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香港牙醫學會前會長曾憲紀醫生(代表醫療衛生界林哲玄議員)。申訴會中 64 歲的盧生表示,曾因接受電療致口腔缺乏唾液容易蛀牙,醫生建議定期接受檢查,惟自已任職飲食散工未能負擔每年檢查費及補牙費,現時需有八隻補牙,反問政府為何兒童有牙科保健,長者卻無保健。此外72歲任職醫管局清潔工的李婆婆表示,現時月入一萬零四百多元,扣除租金只剩五千元生活費,工作多年沒有儲蓄,難以負擔數萬元補牙,脫牙及配假牙開支,現時日常飲食有困難,要以熱水浸軟麵包才可下嚥。李婆婆因有工作收入不能申領關愛基金資助牙科,求助無門。與會基層長者要 求當局為六十歲或以上人士增設牙科保健券及檢討醫療券金額,透過誘因鼓勵定期牙科檢查及保健,同時於「地區康健中心」加入口腔檢查,於全港形成地區牙科保健網絡,接觸弱勢長者,同時放寬關愛牙科資助限制為每三年可申領一次,不設年齡限制。長遠而言,政府應採納世界衛生組織所訂立的「80/20」口腔健康目標 (即成人八十歲時仍有二十隻或以上真牙),正視長者口腔健康。

根據去年發佈之基層長者口腔健康調查及申訴會 現場分享,長者面對牙科問題如下:

(一)牙科「逆向照顧」,基層牙痛多三倍卻較少求診

調查顯示本港長者口腔健康出現「逆向照顧」,即愈需支援的弱勢群組,所能獲得的衛生服務反而逆向減少。衛生署曾於2011年對全港六十五歲至七十四歲非居於院舍的長者進行 口腔健康 調查,是次調查抽取同樣年齡組別、居於社區及生活在貧窮線下的長者作出對比,發現 貧窮長者失去所有牙齒的比例較整體長者高出逾倍,而牙痛至影響睡眠的比率則高逾三倍(見表1),可見貧窮長者口腔健康較差。然而,貧窮長者如遇牙痛卻較少求診,以及較少接受口腔檢查,可見「逆向照顧」非常嚴重。
 

 
(二)牙科保健欠奉,九成半者無定期檢查

雖然衛生署建議所有長者均需進行定期牙科檢查,然而調查發現只有定期牙科檢查,只有4%長者有定期檢查牙齒,調查亦發現長者口腔保健欠佳,三成(28%)長者未有每天刷牙兩次,八成(83%)長者從不使用牙線或牙縫刷,容易導致口腔衛生問題。調查同時針對長者欠缺口腔護理的原因,發現主要原因是未能負擔檢查費(50%),其次是沒有檢查習慣,其次是沒有檢查習慣(34%)及自覺無需要(35%)(見表2),此外,四成長者沒有接收任何口腔健康資訊,或導致導致基層口腔護理意識欠佳。長者牙科需要龐大,亦未有機會於幼年接受牙科教育,可惜當局只為學齡兒童提供定期保健及教育,忽視長者基層口腔健康,長者並未建立良及教育,尤其貧窮長者更因捉襟見肘,未能花費於牙科保健。
 

 
(三)無力負擔診金,五成長者強忍牙痛

調查顯示近半(46%)長者過去一年內曾牙痛至影響睡眠,惟七成(72%)長者卻未有求診,大部份長者選擇忍耐牙痛(38%)或自行處理(34%)。本港牙科服務收費不菲,調查進一步針對沒有求診的原因,一半(51%)長者表示未能負擔費用(見表3),可見公營牙科服務欠缺下,長者醫療券亦未能解決長者牙患之苦。值得留意的是,遇到牙科問題後,有三成半長者表示「自覺無需求診」及三成患之苦。值得留意的是,遇到牙科問題後,有三成半長者表示「自覺無需求診」及三成(28%)長者表示「沒有途徑」求診,可見除收費問題外,長者整體對牙科服務不熟悉,可能的原因是欠缺牙科「沒有途徑」求診,可見除收費問題外,長者整體對牙科服務不熟悉,可能的原因是欠缺牙科服務網絡,亦無教育及接受服務的經驗。
 

 
(四)綜援關愛牙科成效存疑,七成長者配假牙後「得物無所用」

調查發現各公營牙科服務成效不彰,關愛基金牙科項目認知不足,四分一(24%)長者表示雖有牙科需要卻不知如何申請,同時二成長者因使用次數限制,故即使有需要仍故意不申請服務,任由情況惡化。此外,七成多(73%)長者表示沒有使用透過關愛基金申請的假牙。主要原因是所配假牙從不適合自己。事實上,本會亦多次反映計劃限制過多,長者「得物無所用」。此外,調查發現合資格申請綜援牙科津貼的長者中,有43%表示牙痛至影響睡眠,而當中64%沒有求診(見表4),可見,綜援計劃下之牙科津貼存在手續繁複、認知不足等問題。本屆政府多次承諾扭轉「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卻未有推出任何牙科保健服務,只待長者口腔衛生惡化後,方提供有限度治療補救,既捨本逐末,成效亦未如理想。
 

 
就此,社協及老權促請當局立即改善口腔健康政策及服務,詳細建議如下:

(一)增設牙科保健券,建立長者牙科保健習慣

鑲配假牙所費不菲,參考關愛基金牙科資助上限為二萬六千元,亦影響長者生活質素,追本窮源,基層醫療發展落後令長者欠缺牙科保健習慣,在「日久失修」下被迫失去真牙。口腔檢查及早期治療可防止牙齒缺失,提升長者自信及生活質素,亦避免缺牙後的龐大開支,惟調查顯示長者因經濟壓力未有養成習慣。有見及此,本會促請當局為六十歲或以上人士增設每年牙科保健券,及檢討現時長者醫療券金額,資助進行檢查、洗牙、補牙及簡單治療,透過誘因鼓勵定期牙科檢查及保健,防微杜漸。

(二)康健中心加入口腔檢查,開展長者牙科保健

本屆政府承諾於十八區設地區康健中心提倡預防,卻完全忽略口腔健康,在完全沒有任何公營基層牙科服務下,調查發現長者對口腔健康資訊、牙科資源(包括綜援及關愛基金)缺乏認知,尤其弱勢長者更因此求助無門。有見及此,本會建議於各地區康健中心加入口腔檢查,於18區形成地區牙科保健網絡,接觸弱勢長者,及早改善個人口腔護理習慣。亦可透過康健中心檢查及評估後,轉介有需要長者申領綜援牙科津貼及關愛基金牙科項目,提升項目參與率。

(三)放寬關愛基金牙科限制,支援有需要貧窮長者

調查發現關愛基金牙科服務存在極大限制,未能惠及長者,尤其限制使用次數及必須鑲配假牙令及長者卻步(長者必須年滿七十五歲,及首次治療後或以上方可再獲治療),不少長者亦因所配假牙並不合用,束之高閣。舉例而言,若六十五歲長者於關愛基金下所配假牙不合適,需等待十年後方獲援助,故此,本會爭取放寬限制為每三年可申領一次,延長假牙保養期,並容許所配假牙不合適之長長者可即時向另一位牙醫求助,避免長者因此長期無法獲牙科支援。

(四)制訂長者牙科目標,完善人手規劃

當局曾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為各年齡組別市民設立口腔健康目標,卻未有為長者制定目標,無疑放棄長者!今年(2021年) 衛生署承諾進行口腔健康調查及委託專家委員會重訂目標,本會嚴正要求當局正視長者口腔健康,採納世界衛生組織所訂立的「80/20」」目標(即成人八十歲時仍有二十隻或以上真牙),亡羊補牢。同時,根據食衛局醫療人力推算,牙醫及牙科衛生員人手短缺嚴重,當局應完善規劃,以確保牙科醫療人手供應,包括增加牙醫供應,以及善用牙科衛生員進行基層口腔健康服務。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香港老人權益聯盟

謹上

2022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