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對非綜援無家者 的影響研究 2020

 1. 研究背景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下稱社協) 於 1999 年發現露宿者人數急劇上升,並於同年開展露宿者 服務。隨著時間推移,露宿者人數隨著不同的社會事件和經濟環境而有所增減,組群的特性和需要亦有所改變,因此社協持續進行露宿者調查,以追蹤露宿者的狀況和需要,從而 向政府倡議相關政策和緊貼露宿者需要的服務。

 

近年全港無家者的人數每年均有上升的趨勢,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城青優權計 劃」分別在2013年和2015年進行了「全港無家者人口統計行動」12,指出無家者人口由 2013年的1414人,上升至2015年的1614人。而根據社署提供之數據 ,由社署登記的無家者人數由2013年的780人,提升到2019年12月的1348人,增幅超過七成(72.8%),亦創下了近年社署登記無家者人數的新高,同時1348人亦回復到2001年時的高位。

 

除了整體無家者人數的增長外,「廿四小時快餐店無家者」的人數也正在急速增長。社協於【2019 年香港「廿四小時快餐店無家者」 研究報告】 (下稱 2019 年快餐店研究)中指出, 廿四小時快餐店的無家者於 2018 年已上升達到 448 人,從 2013 年至 2018 年的人口增幅達 685%,可見「廿四小時快餐店無家者」人口亦急劇上升。

 

然而自 2019 年 12 月新冠肺炎爆發至今,香港以至全球各國均受到疫情的影響,除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外,大眾市民的經濟就業、日常及社交生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及重大改變。此段期間,當政府及醫護人員積極呼籲市民如非必要,應留在家中,減少社交接觸, 達致「居家抗疫」效果,但原已無家的露宿者卻在此期間真真正正面對著「無家可歸」的境況。

 

疫情期間,有數項直接影響露宿者生活的措施實施:1) 政府於 3 月 28 日刊憲,訂立《預 防及控制疾病(禁止群組聚集)規例》,禁止在指明期間於公眾地方進行多於四人的群組 聚集。露宿於街頭的露宿者因群居,並經常在外生活,有可能觸犯法例的風險。 2) 康文 署關閉轄下免費戶外設施,部份露宿者聚居的球場亦受影響,導致部份露宿者需要另覓露 宿地點。3) 24 小時快餐店於 3 月 25 日至 4 月 7 日,每晚 6 時起不提供堂食,令一眾於快餐店露宿的無家者首當其衝,失去容身之所,而重開後的快餐店亦因部份座位需要暫停使用而只能離開原本露宿地點,被逼四散到更偏遠的位置或在街上四處流連。4) 康文署的體育設施關閉,令無家者慣常使用的洗浴設施均不能使用,只能使用食環署轄下的公共浴室,但這些浴室數量較少,地點也較分散,導致部份無家者選擇幾天才能洗澡一次,於疫情期間,此狀況更顯不理想。

 

同時,當各行各業均出現裁員、減薪、減工時的情況下,更令不少就業人士從原本安穩的 生活跌至露宿的邊緣,亦有一群一直自力更生的非領綜援無家者,因疫情影響而需要申請其他經濟援助甚至逼於無奈下申請綜援,甚至借貸度日。同時,亦有一批港人從澳門及內地回流香港,除了需要面對入住隔離營進行14天檢疫外,亦面對離營後無處可歸的困境。

有見及此,為更掌握於新冠肺炎疫情下,無家者的最新趨勢和背景,以及所面對的困難及需要。社協於 2020 年 4 月至 5 月期間進行了一次「新冠肺炎疫情對非綜援無家者的影響」 研究,並以在接受訪問前三個月內,因疫情而回流的港人及曾受疫情影響的非綜援無家者為主要對象展開研究。